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WC、VC及其复合粉体的制备与块体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0页
    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8页
        1.2.1 纳米WC及其复合粉体的制备研究第17-21页
        1.2.2 WC-Co烧结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1-25页
        1.2.3 晶粒长大抑制剂的研究现状第25-28页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8-30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仪器设备第30-39页
    2.1 实验方案第30-32页
        2.1.1 水热反应法第30-31页
        2.1.2 原位还原反应原理第31-32页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32-34页
        2.2.1 实验原料第32页
        2.2.2 实验设备第32-34页
    2.3 样品测试设备及方法第34-39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34-35页
        2.3.2 样品形貌及显微组织分析第35页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35页
        2.3.4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分析(TG- DSC)第35页
        2.3.5 碳含量分析第35-36页
        2.3.6 烧结样品的密度测试第36-37页
        2.3.7 烧结样品的硬度测试第37页
        2.3.8 烧结样品的抗弯强度测定第37-39页
第三章 核壳结构前驱体的制备第39-55页
    3.1 前言第39-40页
    3.2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40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52页
        3.3.1 有机碳源的选择第40-44页
        3.3.2 工艺条件对水热反应产物的影响第44-50页
        3.3.3 实验结果分析表征第50-52页
    3.4 反应机理第52-54页
    3.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纳米WC、VC及其复合粉体的制备第55-92页
    4.1 引言第55页
    4.2 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第55-62页
        4.2.1 反应热力学原理第55-57页
        4.2.2 反应过程的热力学分析第57-62页
    4.3 纳米VC粉体的制备第62-67页
        4.3.1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62页
        4.3.2 反应过程的差热分析第62-63页
        4.3.3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第63-65页
        4.3.4 保温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第65-67页
    4.4 纳米WC粉体的制备第67-73页
        4.4.1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67页
        4.4.2 反应过程的差热分析第67-68页
        4.4.3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第68-70页
        4.4.4 保温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第70-71页
        4.4.5 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71-73页
    4.5 纳米WC-Co复合粉体的制备第73-79页
        4.5.1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73页
        4.5.2 反应过程的差热分析第73-74页
        4.5.3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第74-76页
        4.5.4 保温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第76-78页
        4.5.5 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78-79页
    4.6 纳米WC-Co-VC复合粉体的制备第79-88页
        4.6.1 实验原料与方法第79-80页
        4.6.2 反应过程的差热分析第80-81页
        4.6.3 反应温度对产物的影响第81-83页
        4.6.4 反应保温时间对产物的影响第83-85页
        4.6.5 碳添加量的确定第85-86页
        4.6.6 样品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86-88页
    4.7 反应机理第88-90页
    4.8 本章小结第90-92页
第五章 纳米WC-CO和WC-CO-VC复合粉体的烧结性能研究第92-116页
    5.1 引言第92页
    5.2 实验方法与工艺第92-99页
        5.2.1 试验材料第92页
        5.2.2 压坯的成形方法第92-94页
        5.2.3 烧结工艺第94-99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99-115页
        5.3.1 烧结温度对烧结样品的影响第99-104页
        5.3.2 保温时间对烧结样品的影响第104-107页
        5.3.3 VC对烧结样品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第107-113页
        5.3.4 不同原料的合金性能比较第113页
        5.3.5 抑制剂作用机理探讨第113-115页
    5.4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工作展望第116-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3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30-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高程和钟差辅助的卫星导航接收机定位技术研究
下一篇:抗污染攻击的安全网络编码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