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结构理论论文

悬浮隧道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5-5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5-16页
    1.2 悬浮隧道的概念及其特点第16-17页
    1.3 悬浮隧道的研究发展概况第17-19页
    1.4 悬浮隧道的研究现状第19-39页
        1.4.1 设计荷载及主要的问题第20页
        1.4.2 结构设计第20-23页
        1.4.3 计算理论与方法第23-27页
        1.4.4 作用荷载的研究第27-30页
        1.4.5 流固耦合动力响应及地震响应特性研究第30-34页
        1.4.6 模型试验研究第34-36页
        1.4.7 悬浮隧道其他相关研究第36-37页
        1.4.8 其他领域相关研究第37-39页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39-43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43-51页
2 悬浮隧道锚索-管体耦合系统非线性振动分析第51-71页
    2.1 概述第51-52页
    2.2 涡激振动第52-55页
        2.2.1 漩涡泄放机理第52-53页
        2.2.2 涡激力计算第53-55页
    2.3 计算模型第55-59页
        2.3.1 模型的简化与假定第55页
        2.3.2 基本运动微分方程第55-58页
        2.3.3 方程求解第58-59页
    2.4 数值算例及结果分析第59-68页
        2.4.1 算例基本参数第59-60页
        2.4.2 计算工况设定第60-61页
        2.4.3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1-68页
    2.5 本章小结第68-69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69-71页
3 锚索流固耦合振动数值模拟与分析第71-93页
    3.1 概述第71页
    3.2 流固耦合的数值计算第71-73页
        3.2.1 流固耦合基本理论第71-72页
        3.2.2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第72-73页
        3.2.3 分离式耦合法第73页
    3.3 计算模型第73-77页
        3.3.1 模型的简化与假定第73-75页
        3.3.2 千岛湖悬浮隧道设计参数及数值模型第75-77页
    3.4 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第77-91页
        3.4.1 自由振动计算第77-80页
        3.4.2 涡激振动第80-91页
    3.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92-93页
4 锚索流固耦合振动的试验研究第93-118页
    4.1 概述第93页
    4.2 模型设计第93-95页
    4.3 试验设备与仪器第95-99页
        4.3.1 风浪流综合水槽第95-96页
        4.3.2 传感器及数据采集系统第96-99页
    4.4 试验测试方法及内容第99-101页
        4.4.1 动轨迹及振幅测量第99页
        4.4.2 水力学参数C_m、C_D、C_L测试第99-100页
        4.4.3 阻尼系数c’测试第100-101页
        4.4.4 测点布置第101页
    4.5 模型试验第101-103页
        4.5.1 试验工况第101-102页
        4.5.2 测试步骤第102-103页
    4.6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03-116页
        4.6.1 模型参数第103页
        4.6.2 Cm值第103-104页
        4.6.3 阻尼c’(阻尼比ξ’)第104页
        4.6.4 涡激振动位移时程曲线第104-107页
        4.6.5 举升力系数C_L和拖曳力系数C_D时程曲线第107-109页
        4.6.6 频谱分析第109-112页
        4.6.7 试验值与计算值对比第112-114页
        4.6.8 参数分析第114-116页
    4.7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17-118页
5 锚索涡激振动抑振试验研究第118-140页
    5.1 概述第118-119页
    5.2 抑振装置简介及设计第119-121页
    5.3 抑振装置工况设计第121-122页
    5.4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22-138页
        5.4.1 模型参数第122-123页
        5.4.2 C_m值第123-124页
        5.4.3 阻尼c’(阻尼比ξ’)第124-125页
        5.4.4 涡激振动位移时程曲线第125-127页
        5.4.5 升力系数C_L和拖曳力系数C_D时程曲线第127-129页
        5.4.6 抑振装置性能分析第129-138页
    5.5 本章小结第138-139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39-140页
6 悬浮隧道地震响应分析第140-160页
    6.1 概述第140-141页
    6.2 地震响应计算第141-145页
        6.2.1 计算方法简介第141-143页
        6.2.2 大质量法第143页
        6.2.3 Newmark-β法第143-145页
    6.3 土弹簧动刚度模拟第145-146页
    6.4 水作用力模型第146-147页
    6.5 地震响应数值计算第147-157页
        6.5.1 力学模型的简化及模拟第147-148页
        6.5.2 模型参数第148页
        6.5.3 有限元模型第148-149页
        6.5.4 结果分析第149-157页
    6.6 本章小结第157-159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59-160页
7 理想流体层中悬浮隧道管体动水荷载研究-P波效应第160-175页
    7.1 概述第160页
    7.2 地震波的传播机理第160-165页
        7.2.1 地震波第160页
        7.2.2 弹性动力学第160-165页
    7.3 动水荷载数学模型第165-169页
        7.3.1 模型的简化与假定第165-166页
        7.3.2 波动方程第166-167页
        7.3.3 位移势函数第167-168页
        7.3.4 边界条件第168页
        7.3.5 方程位移势函数及待定系数解第168-169页
    7.4 数值算例第169-172页
        7.4.1 模型参数第169-170页
        7.4.2 结果分析第170-172页
    7.5 本章小结第172-174页
    本章参考文献第174-175页
8 结论和展望第175-179页
    8.1 主要工作总结第175-177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77-178页
    8.3 展望第178-179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喷射沉积铝基连续梯度复合材料的制备、致密化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用于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合作式本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