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实验药理学论文

氟康唑、红霉素和他巴唑对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及其对映体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规律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3-9页
Abstract第9-15页
第一章 阿苯达唑及其阿苯达唑亚砜的研究概况第21-34页
    1 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的结构及理化性质第21-22页
        1.1 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的结构第21-22页
        1.2 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的理化性质第22页
    2. 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的药效学第22-23页
    3. 阿苯达唑及其阿苯达唑亚砜的临床运用第23页
    4. 阿苯达唑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第23-26页
        4.1 阿苯达唑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第23-25页
        4.2 阿苯达唑在体内的消除第25-26页
    5 阿苯达唑亚砜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性质第26-27页
        5.1 口服阿苯达唑后不同动物体内阿苯达唑亚砜对映异构体的含量不同第26-27页
        5.2 ABZSO对映体在通过胎盘时存在对应选择性第27页
        5.3 大鼠体内左旋体比右旋体更容易吸收进入血液第27页
    6 阿苯达唑及其阿苯达唑亚砜的代谢第27-28页
        6.1 CYP450酶是(-)-ABZSO的主要代谢酶,而FMO酶是(+)-ABZSO的主要代谢酶第27页
        6.2 西咪替丁、吡喹酮及一些镇痛药影响动物体内的代谢酶第27-28页
    7 立题依据第28-30页
    参考文献第30-34页
第二章 阿苯达唑亚砜对映体的拆分第34-42页
    1 仪器与试剂第34-35页
        1.1 实验仪器第34页
        1.2 实验试剂第34页
        1.3 色谱条件第34页
        1.4 质谱条件第34-35页
    2. 实验方法第35页
        2.1 阿苯达唑亚砜外消旋体溶液的配制第35页
        2.2 色谱条件第35页
        2.3 拆分步骤第35页
    3. 实验结果第35-38页
        3.1 阿苯达唑亚砜拆分的液相色谱图第35-36页
        3.2 阿苯达唑亚砜结构的确定及左、右旋体的鉴别第36-38页
        3.3 阿苯达唑亚砜左旋体和右旋体比旋度的测定第38页
    4 讨论第38-41页
        4.1 阿苯达唑亚砜左、右旋体的拆分的方法及原理第38-39页
        4.2 直链淀粉—三-(3,5-二甲苯基氨基甲酸酯)在对映体分离中手性识别的机理第39页
        4.3 阿苯达唑亚砜溶解度对拆分的影响第39页
        4.4 流动相组成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第39页
        4.5 拖尾及处理第39-40页
        4.6 阿苯达唑亚砜左旋体和右旋体的结构鉴定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2页
第三章 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及其对映体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第42-91页
    第一部分 口服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及其对映体后阿苯达唑亚砜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的分析第42-56页
        1 仪器与试药第42-43页
            1.1 仪器第42页
            1.2 试药第42-43页
            1.3 实验动物第43页
        2 实验方法第43-52页
            2.1 各种药物混悬剂的配制第43-44页
            2.2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44-45页
            2.3 色谱条件第45页
            2.4 方法专属性第45-49页
            2.5 标准曲线的制备及线性第49-50页
            2.6 方法回收率第50页
            2.7 精密度试验第50-51页
            2.8 阿苯达唑亚砜测定的提取回收率第51页
            2.9 样品的冷冻及冻融稳定性第51-52页
        3 实验设计第52-56页
            3.1 阿苯达唑药动学实验设计第52-53页
            3.2 阿苯达唑亚砜药动学实验设计第53-54页
            3.3 阿苯达唑右旋体((+)-ABZSO)药动学实验设计第54页
            3.4 阿苯达唑左旋体((-)-ABZSO)药动学实验设计第54-55页
            3.5 大鼠血浆样品的预处理第55页
            3.6 收集馏分第55-56页
    第二部分 阿苯达唑亚砜左旋体及右旋体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分析第56-63页
        1 仪器与试剂第56页
            1.1 仪器第56页
            1.2 试药第56页
            1.3 实验动物同第三章第一部分第56页
        2 研究方法第56-62页
            2.1 标准溶液的配制第56-57页
            2.2 色谱条件第57页
            2.3 方法专属性第57-58页
            2.4 阿苯达唑亚砜左旋体标准曲线的建立及线性第58-59页
            2.5 阿苯达唑亚砜右旋体标准曲线的建立及线性第59页
            2.6 方法回收率第59-60页
            2.7 精密度实验第60-61页
            2.8 阿苯达唑亚砜左旋体方法回收率第61页
            2.9 阿苯达唑亚砜左旋体精密度实验第61-62页
        3 实验方法第62-63页
    第三部分 ABZSO及其左旋体、右旋体药动学试验研究的结果第63-86页
        1 大鼠口服ABZ及红霉素、氟康唑、他巴唑后ABZSO及左、右旋体的C-T数据、药时曲线、药动学参数及参数之间的比较第63-72页
            1.1 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及药时曲线第63-66页
            1.2 大鼠血浆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第66-67页
            1.3 药动学参数的比较第67-70页
            1.4 各组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的柱状图第70-72页
        2 大鼠口服ABZSO及红霉素、氟康唑、他巴唑后ABZSO及左、右旋体的C-T数据、药时曲线、药动学参数及参数之间的比较第72-80页
            2.1 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及药时曲线图第72-74页
            2.2 大鼠血浆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第74-76页
            2.3 药动学参数的比较第76-78页
            2.4 各组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的柱状图第78-80页
        3 大鼠口服(+)-ABZSO和(-)-ABZSO及红霉素、氟康唑、他巴唑后左、右旋体的C-T数据、药时曲线、药动学参数及参数之间的比较第80-86页
            3.1 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及药时曲线第80-81页
            3.2 大鼠血浆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第81-82页
            3.3 药动学参数的比较第82-84页
            3.4 各组主要药动学参数比较的柱状图第84-86页
    第四部分 结果讨论第86-91页
        1 ABZSO及其左旋体、右旋体血药浓度分析方法的评价第86页
        2 药动学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第86-88页
            2.1 ABZ、ABZSO、(+)-ABZSO、(-)-ABZSO药动学参数的比较第86页
            2.2 ABZ及氟康唑、红霉素和他巴唑联合用药组结果的分析第86-87页
            2.3 ABZSO及氟康唑、红霉素和他巴唑联合用药组结果的分析第87页
            2.4 (+)-ABZSO和(-)-ABZSO及氟康唑、红霉素和他巴唑合用后结果的分析第87页
            2.5 大鼠体内(+)AUC/(-)AUC比值分析及文献比较第87-88页
        3 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亚砜在动物体内的代谢第88-91页
            3.1 参与阿苯达唑和阿苯达唑亚砜代谢的主要酶系统第88-89页
            3.2 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第89页
            3.3 参与氟康唑、红霉素及他巴唑代谢的主要酶系统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论文发表第94-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容纳型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理性探索--以C小学Y班为研究个案
下一篇:红景天的微生物发酵及其抗疲劳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