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海事劳工公约》概述 | 第13-31页 |
第一节 公约出台背景概述 | 第13-15页 |
一、公约出台背景 | 第13-14页 |
二、《海事劳工公约》制定概况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海事劳工公约》的体例 | 第15-18页 |
一、《海事劳工公约》的五个领域 | 第16页 |
二、“标准”和“导则”的效力问题 | 第16-18页 |
第三节 《海事劳工公约》的遵守与实施 | 第18-26页 |
一、《海事劳工公约》的执行和监督主体 | 第18-25页 |
二、《海事劳工公约》的实施 | 第25-26页 |
第四节 《海事劳工公约》的修正程序 | 第26-31页 |
一、三方专门委员会 | 第27-28页 |
二、第十四条修正程序和第十五条修正程序的比较 | 第28-31页 |
第二章 《海事劳工公约》与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其他海事劳工公约的比较 | 第31-57页 |
第一节 《海事劳工公约》“海员”与“船舶”定义的特殊性 | 第31-36页 |
一、“海员”的定义 | 第31-34页 |
二、“船舶”的定义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海员上船工作的最低要求 | 第36-41页 |
一、最低年龄 | 第36-37页 |
二、体检证书 | 第37-39页 |
三、培训和资格 | 第39-40页 |
四、招募和安置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就业条件 | 第41-50页 |
一、海员就业协议 | 第41-43页 |
二、工资 | 第43-44页 |
三、工作和休息时间 | 第44-45页 |
四、休假 | 第45-46页 |
五、遣返 | 第46-47页 |
六、船舶灭失或沉没时海员赔偿请求权的实现 | 第47-48页 |
七、配员水平 | 第48-49页 |
八、海员职业发展和技能开发及就业机会 | 第49-50页 |
第四节 起居舱室、娱乐设施、食品和膳食服务 | 第50-52页 |
一、起居舱室和娱乐设施 | 第50-51页 |
二、食品和膳食服务 | 第51-52页 |
第五节 健康保护、医疗、福利和社会保障保护 | 第52-57页 |
一、船上和岸上医疗 | 第52页 |
二、船东的责任 | 第52-54页 |
三、保护健康和安全及防止事故 | 第54页 |
四、享用岸上福利设施 | 第54-55页 |
五、社会保障 | 第55-57页 |
第三章 《海事劳工公约》与非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海事类国际公约的比较 | 第57-64页 |
第一节 与《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STCW公约》)的相互关系 | 第57-59页 |
一、联系点 | 第57-59页 |
二、不同点 | 第59页 |
第二节 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的关系 | 第59-64页 |
一、修正程序 | 第60-63页 |
二、监控制度 | 第63-64页 |
第四章 《海事劳工公约》对中国法的影响 | 第64-71页 |
第一节 我国的海员权利保护体系 | 第64-69页 |
一、国际法层面 | 第64-66页 |
二、国内法层面 | 第66-69页 |
第二节 我国对《海事劳工公约》的履约对策 | 第69-71页 |
一、完善立法 | 第69-70页 |
二、建立港口国与船旗国的沟通机制 | 第70页 |
三、规范海员派遣机构的活动 | 第70-71页 |
结语 | 第71-72页 |
注释 | 第72-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后记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