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1.1 立项背景 | 第10-11页 |
1.2 油气田腐蚀现状 | 第11-12页 |
1.3 硫化氢腐蚀简述 | 第12-14页 |
1.3.1 硫化氢 | 第12页 |
1.3.2 硫化氢腐蚀机理 | 第12-14页 |
1.4 腐蚀的主要类型 | 第14-17页 |
1.4.1 金属的腐蚀类型 | 第14-15页 |
1.4.2 硫化氢腐蚀类型 | 第15-17页 |
1.5 材料因素对硫化氢腐蚀的影响 | 第17-18页 |
1.5.1 显微组织 | 第17页 |
1.5.2 强度和硬度 | 第17-18页 |
1.5.3 合金元素及热处理 | 第18页 |
1.6 环境因素对硫化氢腐蚀的影响 | 第18-22页 |
1.6.1 硫化氢浓度对腐蚀的影响 | 第18-19页 |
1.6.2 pH 值对腐蚀的影响: | 第19-20页 |
1.6.3 温度对腐蚀的影响 | 第20页 |
1.6.4 氯离子对腐蚀的影响 | 第20-21页 |
1.6.5 流速对腐蚀的影响 | 第21-22页 |
1.6.7 CO_2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第22页 |
1.7 硫化氢浓度的检测方法 | 第22-24页 |
1.7.1 碘量法 | 第22-23页 |
1.7.2 光度分析法 | 第23页 |
1.7.3 库伦滴定分析法 | 第23页 |
1.7.4 原子吸收光谱法 | 第23-24页 |
1.8 管道腐蚀的预防措施 | 第24-27页 |
1.8.1 采用保护层 | 第24页 |
1.8.2 阴极保护技术 | 第24页 |
1.8.3 添加合金元素 | 第24-25页 |
1.8.4 添加缓蚀剂 | 第25页 |
1.8.5 消除应力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 第27-2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1.2 试验试剂 | 第28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8-32页 |
2.3.1 失重法 | 第28-30页 |
2.3.2 电化学方法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河口地区腐蚀分析与油样检测 | 第32-37页 |
3.1 现场腐蚀检测与分析 | 第32-34页 |
3.2 H_2S 含量的检测 | 第34-35页 |
3.3 样品中 Cl-含量的检测 | 第35-36页 |
3.4 结论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失重实验下硫化氢对金属的腐蚀规律研究 | 第37-53页 |
4.1 硫化氢湿气对钢片腐蚀的影响 | 第37页 |
4.2 暴露时间对钢片腐蚀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 不同硫化氢浓度对腐蚀的影响 | 第38-41页 |
4.4 不同 pH 值对腐蚀的影响 | 第41-45页 |
4.5 Cl-浓度对腐蚀的影响 | 第45-49页 |
4.5.1 单独 Cl-对腐蚀的影响 | 第45-47页 |
4.5.2 pH 与 Cl-对硫化氢腐蚀的综合影响 | 第47-49页 |
4.6 温度对硫化氢腐蚀的影响 | 第49-50页 |
4.7 流速硫化氢腐蚀的影响 | 第50-51页 |
4.8 结论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电化学实验下硫化氢对金属腐蚀规律的影响 | 第53-66页 |
5.1 金属极化 | 第53-54页 |
5.1.1 金属的极化原理 | 第53页 |
5.1.2 极化的原因 | 第53-54页 |
5.1.3 塔菲尔曲线 | 第54页 |
5.2 H_2S 对钢腐蚀电化学行为 | 第54-65页 |
5.2.1 温度对电化学腐蚀的研究 | 第54-57页 |
5.2.2 H_2S 浓度对电化学腐蚀的影响 | 第57-59页 |
5.2.3 Cl-浓度对电化学腐蚀的影响 | 第59-61页 |
5.2.4 pH 对电化学腐蚀的影响 | 第61-65页 |
5.3 结论 | 第65-66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