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租户模式的节能检测及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7-8页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9-10页 |
第二章 多租户技术概述 | 第10-17页 |
2.1 背景介绍 | 第10-11页 |
2.2 多租户技术中的隔离机制 | 第11-12页 |
2.3 多租户技术的三种数据存储模型 | 第12-13页 |
2.4 多租户技术的四种配置级别 | 第13-14页 |
2.5 相关工作综述 | 第14-1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章 节能检测及监控系统与多租户技术 | 第17-25页 |
3.1 节能检测及监控系统 | 第17-20页 |
3.1.1 基本功能 | 第17-20页 |
3.1.2 采集对象 | 第20页 |
3.2 节能检测及监控系统采用多租户技术的必要性 | 第20-21页 |
3.3 面临的问题 | 第21页 |
3.3.1 租户间的数据隔离 | 第21页 |
3.3.2 统一身份认证 | 第21页 |
3.3.3 个性化定制 | 第21页 |
3.4 技术方案 | 第21-24页 |
3.4.1 元数据 | 第21-22页 |
3.4.2 MOF&EMF | 第22-2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四章 节能检测系统可定制性的设计 | 第25-33页 |
4.1 需求分析 | 第25-26页 |
4.2 多租户应用的可定制性 | 第26-28页 |
4.2.1 数据可定制性 | 第26页 |
4.2.2 功能可定制性 | 第26-27页 |
4.2.3 界面可定制性 | 第27-28页 |
4.3 节能检测系统功能分解与可定制的粒度 | 第28-30页 |
4.4 节能检测系统中数据的可定制性 | 第30-31页 |
4.5 节能检测系统中界面的可定制性 | 第31-3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五章 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33-42页 |
5.1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3-34页 |
5.2 元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34-36页 |
5.3 数据源动态选择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 第36-37页 |
5.4 定制管理引擎的设与实现 | 第37-40页 |
5.5 应用实例 | 第40-4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2-44页 |
6.1 总结 | 第42-43页 |
6.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