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ontiki的6LoWPAN网关节点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2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6LoWPAN协议与适配层的研究 | 第15-26页 |
2.1 IPv6技术 | 第15-21页 |
2.1.1 IPv6背景 | 第15页 |
2.1.2 IPv6地址结构 | 第15-17页 |
2.1.3 IPv6包头 | 第17-18页 |
2.1.4 IPv6邻居发现 | 第18-19页 |
2.1.5 IPv6地址无状态自动配置 | 第19-21页 |
2.2 6LoWPAN技术 | 第21-22页 |
2.3 6LoWPAN适配层设计 | 第22-24页 |
2.4 6LoWPAN的数据报头设计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嵌入式操作系统Contiki的研究 | 第26-38页 |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 第26-27页 |
3.2 Contiki的系统架构与主要特性 | 第27-29页 |
3.3 Contiki的进程运行 | 第29-31页 |
3.4 Contiki的通信协议栈 | 第31-38页 |
第四章 网关节点设计 | 第38-52页 |
4.1 搭建软硬件开发平台 | 第38-40页 |
4.2 接入方案比较 | 第40-43页 |
4.3 6LoWPAN网关节点设计 | 第43-46页 |
4.4 Contiki操作系统及通信协议栈的移植 | 第46-52页 |
4.4.1 Contiki的移植 | 第46-47页 |
4.4.2 Rime协议通信 | 第47-48页 |
4.4.3 移植uIP协议栈并进行UDP通信 | 第48-50页 |
4.4.4 6LoWPAN网关节点与PC通信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测试与分析 | 第52-55页 |
5.1 Contiki OS内核移植测试 | 第52页 |
5.2 节点接入以太网实验 | 第52-54页 |
5.3 通过PC访问节点以及路由信息 | 第54页 |
5.4 通过web访问WSN节点采集的信息 | 第54-5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第55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