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我国失能老人现状及养老服务问题 | 第18-25页 |
一、失能老人 | 第18-21页 |
(一) 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 | 第18-20页 |
(二) 失能老人的养老支持体系 | 第20-21页 |
二、我国失能老人现状 | 第21-23页 |
(一) 数量快速增加 | 第21-22页 |
(二) 家庭照护有限 | 第22-23页 |
三、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供给问题 | 第23-25页 |
(一) 总量不足、布局失调 | 第23-24页 |
(二) 服务单一、水平较低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中政府责任界定 | 第25-31页 |
一、有关政府责任的理论探索 | 第25-28页 |
(一) 阿玛蒂亚·森的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25-27页 |
1. 以“可行能力”衡量人类福祉 | 第25-26页 |
2. 国家是实现个人自由的责任人 | 第26-27页 |
(二) 责任分担理论 | 第27-28页 |
二、政府是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 | 第28-31页 |
(一) 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是影响深远的公共问题 | 第28-29页 |
(二)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现代政府的客观要求 | 第29-30页 |
(三) 政府对失能老人的养老负有道义责任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养老服务的现状及问题 | 第31-40页 |
一、我国政府养老服务的职责演变 | 第31-33页 |
(一) 改革开放前我国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职责 | 第31-32页 |
(二)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在养老服务中的职责 | 第32-33页 |
二、我国政府在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中的职责 | 第33-34页 |
三、我国政府在失能老人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40页 |
(一) 养老服务中的政府缺位 | 第34-36页 |
1. 老龄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执行效力有限 | 第35页 |
2. 老龄工作委员会办事机构与民政部门关系交错 | 第35页 |
3. 各级老龄服务机构设置无序 | 第35-36页 |
4. 涉老管理部门职能分割 | 第36页 |
(二) 养老服务的公益性和营利性冲突 | 第36-38页 |
1. 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冲突在机构养老中的体现 | 第36-37页 |
2. 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冲突在社区养老中的体现 | 第37-38页 |
(三) 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养老服务问题 | 第38-40页 |
1. 公办机构和民办机构之间的不平等 | 第38-39页 |
2. 部分地方政府热衷于建高档养老社区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国外养老服务保障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6页 |
一、美国的长期照料服务 | 第40-42页 |
(一) 美国长期照料服务的发展阶段 | 第40-41页 |
(二) 美国长期照料服务的相关机构和监管机制 | 第41-42页 |
二、日本的养老护理服务 | 第42-43页 |
(一) 日本养老护理制度的发展阶段 | 第42页 |
(二) 日本养老护理服务供给的民营化 | 第42-43页 |
三、新加坡的养老照料 | 第43-44页 |
(一) 新加坡应对人口老龄化概况 | 第43页 |
(二) 新加坡的家庭养老支持措施 | 第43-44页 |
四、国外养老服务保障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6页 |
(一) 关于公平和效率的政策取向 | 第44页 |
(二) 确保养老服务需方的资金来源 | 第44-45页 |
(三) 活跃养老服务的供方市场 | 第45页 |
(四) 建立服务质量监管机制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我国失能老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 第46-54页 |
一、明确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职责 | 第46-47页 |
(一) 保障低收入失能老人的基本养老需求 | 第46页 |
(二) 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 第46-47页 |
二、加强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养老部门权责一致 | 第47-49页 |
(一) 加强老龄工作部门的协调、监督能力 | 第47-48页 |
(二) 理顺老龄工作委员会与民政部门的关系 | 第48页 |
(三) 充实基层养老服务管理主体的力量 | 第48页 |
(四) 进一步明确涉老团体的职能 | 第48-49页 |
三、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 第49-52页 |
(一)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第49页 |
(二) 引导养老机构、社区对失能老人养老需求的供给 | 第49-51页 |
1. 培育和发展护理型的养老机构 | 第49-50页 |
2. 丰富社区养老服务的内涵 | 第50-51页 |
(三) 维护失能老人家庭养老资源 | 第51-52页 |
1. 建立失能老人护理津贴制度 | 第51页 |
2. 加大对家庭照护者的支持 | 第51-52页 |
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增加失能老人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 | 第52页 |
五、完善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评估与监督体系 | 第52-54页 |
(一) 确立养老服务供给对象的评价指标 | 第52-53页 |
(二) 加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服务质量监督机制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