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辆保险欺诈管理研究--以A公司欺诈管理的实证分析为例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0-11页 |
1.3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2-21页 |
2.1 保险欺诈概述 | 第12页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2.2.1 国外理论研究 | 第12-15页 |
2.2.2 国外实证研究 | 第15-17页 |
2.3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3.1 国内理论研究 | 第17-19页 |
2.3.2 国内实证研究 | 第19-20页 |
2.4 述评 | 第20-21页 |
3 车辆保险欺诈成因、表现形式及其后果分析 | 第21-30页 |
3.1 保险欺诈成因分析 | 第21-24页 |
3.1.1 险种本身的原因 | 第22页 |
3.1.2 被保险人(投保人)方面 | 第22-23页 |
3.1.3 保险人方面 | 第23页 |
3.1.4 中介方方面 | 第23-24页 |
3.1.5 社会环境方面 | 第24页 |
3.2 表现形式分析 | 第24-26页 |
3.2.1 购买保单时 | 第25页 |
3.2.2 出险报案时 | 第25-26页 |
3.2.3 索赔申请时 | 第26页 |
3.3 危害分析 | 第26-30页 |
3.3.1 保险人遭所受危害分析 | 第27页 |
3.3.2 其他投保人所受危害分析 | 第27-28页 |
3.3.3 保险经营制度的危害分析 | 第28-30页 |
4 欺诈管理研究的实证分析 | 第30-46页 |
4.1 A公司的欺诈管理现状 | 第30-31页 |
4.2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 第31-32页 |
4.3 总体数据情况 | 第32-34页 |
4.4 建模样本的筛选 | 第34-36页 |
4.5 X变量生成 | 第36-37页 |
4.6 变量筛选 | 第37页 |
4.7 建模结果 | 第37-42页 |
4.7.1 模型变量的确定 | 第37-39页 |
4.7.2 双变量分析 | 第39-42页 |
4.8 模型检验 | 第42-46页 |
4.8.1 K-S指标 | 第42页 |
4.8.2 提升率 | 第42-43页 |
4.8.3 变量稳定性分布 | 第43-46页 |
5 应用策略分析 | 第46-53页 |
5.1 公司层面应用策略研究 | 第46-49页 |
5.2 行业层面应用策略研究 | 第49-53页 |
6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