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晚石炭统铝土矿矿床分布规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9-10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9页 |
1.2.3 存在问题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11-12页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12-13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与矿床地质 | 第13-20页 |
2.1 区域地质与矿床分布 | 第13-14页 |
2.2 古喀斯特地形及矿体构造 | 第14-17页 |
2.3 本溪组铁铝段厚度与矿厚相关性分析 | 第17-20页 |
第3章 矿体参数概率分布及相关性分析 | 第20-25页 |
3.1 原始数据处理 | 第20-22页 |
3.2 矿体参数概率分布 | 第22-25页 |
3.2.1 单工程矿体参数概率分布 | 第22-24页 |
3.2.2 区域矿体参数概率分布 | 第24-25页 |
第4章 矿体属性相关性分析 | 第25-39页 |
4.1 单工程矿体属性相关性分析 | 第25-28页 |
4.2 矿床矿体属性相关性分析 | 第28-39页 |
4.2.1 三门峡—渑池—新安铝土矿成矿区 | 第28-32页 |
4.2.2 嵩箕铝土矿成矿区 | 第32-36页 |
4.2.3 焦作铝土矿成矿区 | 第36页 |
4.2.4 宜阳—汝阳—鲁山铝土矿成矿区 | 第36-39页 |
第5章 矿体属性空间分布 | 第39-52页 |
5.1 单工程矿体属性空间分布 | 第39-46页 |
5.2 矿床矿体属性空间分布 | 第46-52页 |
第6章 矿体属性分形分布 | 第52-62页 |
6.1 个数—规模分形模型 | 第52-56页 |
6.1.1 单工程矿体属性个数—规模分形分析 | 第53-55页 |
6.1.2 矿床矿体属性个数—规模分形分析 | 第55-56页 |
6.2 多重分形分析 | 第56-6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