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

阿尔泰山南缘中泥盆统北塔山组富辉橄玄岩岩石成因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3 科学问题,研究内容,方法以及工作量第15-17页
    1.4 主要成果第17-19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9-23页
    2.1 中亚造山带基本构造框架和地质背景第19-21页
    2.2 北塔山组火山岩空间分布第21-23页
第三章 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第23-39页
    3.1 采样,野外观察和样品描述第23-24页
    3.2 分析测试第24-32页
        3.2.1 全岩主、微量元素的测定第24-26页
        3.2.2 单斜辉石的化学成分第26-32页
    3.3 熔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第32-39页
        3.3.1 熔体包裹体信号的采集第32-33页
        3.3.2 信号同化学成分的转换第33-34页
        3.3.3 MI在混合物中的贡献的确定第34-35页
        3.3.4 LA-ICP-MS定量条件第35-39页
第四章 北塔山组地层底部玄武-玄武安山岩分布及岩相/岩石学特征第39-46页
    4.1 北塔山组地层剖面第39-40页
    4.2 岩石岩相特征第40-43页
    4.3 熔体包裹体群的显微特征第43-44页
    4.4 熔体包裹体的显微特征第44-46页
第五章 地球化学特征第46-57页
    5.1 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第46-50页
        5.1.1 主量元素的描述第46-47页
        5.1.2 微量元素描述第47-49页
        5.1.3 两类玄武-玄武安山岩的定名第49-50页
    5.2 三类单斜辉石斑晶的化学成分第50-52页
        5.2.1 三类单斜辉石的化学成分第50-51页
        5.2.2 三类单斜辉石的环带变化特征第51-52页
    5.3 熔体包裹体的化学成分第52-57页
        5.3.1 三类熔体包裹体成分第52-55页
        5.3.2 三类熔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特征第55-57页
第六章 讨论第57-70页
    6.1 老山口地区的岩浆上涌第57-67页
        6.1.1 岩浆混合的斑晶证据和显微证据第57-58页
        6.1.2 岩浆混合的主微量证据第58-60页
        6.1.3 岩浆混合的主要方式第60-61页
        6.1.4 岩浆混合的熔体包裹体证据第61-62页
        6.1.5 岩浆混合的同位素佐证第62-63页
        6.1.6 岩浆混合的混合端元第63-67页
    6.2 板片窗第67-68页
        6.2.1 板片窗可能存在的证据第67-68页
        6.2.2 软流圈通过板片窗上涌第68页
    6.3 洋脊俯冲第68-70页
第七章 结论第70-71页
致谢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9页
附录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染料分子敏化半导体功能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光催化产氢的研究
下一篇:豫西晚石炭统铝土矿矿床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