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言 | 第8-11页 |
0.1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0.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确立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和方式的因素 | 第12-17页 |
1.1 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和方式的历史发展 | 第12-14页 |
1.2 权力制衡原理的理论基石 | 第14页 |
1.3 保障司法公正的现实支撑 | 第14-17页 |
第二章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和方式立法现状及评析 | 第17-22页 |
2.1 我国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和方式立法现状 | 第17-19页 |
2.1.1 民事检察监督范围立法现状 | 第17-18页 |
2.1.2 民事检察监督方式立法现状 | 第18-19页 |
2.2 对我国民事检察监督范围和方式立法现状的评析 | 第19-22页 |
2.2.1 公益诉讼主体资格正名 | 第19-20页 |
2.2.2 赋予新增监督方式法律效力 | 第20页 |
2.2.3 强化法律监督手段 | 第20-22页 |
第三章 拓展民事检察监督范围 | 第22-28页 |
3.1 以维护公益为原则和界域 | 第22-24页 |
3.1.1 民事检察监督的性质和特征 | 第22-23页 |
3.1.2 民事检察监督范围以公益为原则 | 第23页 |
3.1.3 国外立法之共性 | 第23-24页 |
3.2 界定民事检察监督范围 | 第24-28页 |
3.2.1 环境污染等公害案件 | 第24-25页 |
3.2.2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案件 | 第25页 |
3.2.3 严重扰乱社会市场经济秩序案件 | 第25-26页 |
3.2.4 其他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完善民事检察监督方式 | 第28-32页 |
4.1 法律监督权的扩大和充实 | 第28页 |
4.2 丰富民事检察监督方式 | 第28-32页 |
4.2.1 支持起诉 | 第28-29页 |
4.2.2 提起公益诉讼 | 第29-30页 |
4.2.3 提起抗诉 | 第30页 |
4.2.4 检察建议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