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0-12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3.2 创新点 | 第11-12页 |
2 网络银行监管基础理论 | 第12-18页 |
2.1 网络银行的界定 | 第12-13页 |
2.1.1 网络银行的定义 | 第12-13页 |
2.1.2 网络银行的特征 | 第13页 |
2.2 网络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13-18页 |
2.2.1 网络银行的风险分析 | 第13-15页 |
2.2.2 网络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 | 第15-16页 |
2.2.3 网络银行监管的现实意义 | 第16-18页 |
3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18-23页 |
3.1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18-19页 |
3.2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9-23页 |
3.2.1 网络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缺陷 | 第19-20页 |
3.2.2 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不明确 | 第20-21页 |
3.2.3 对客户权利的保护不够全面 | 第21-22页 |
3.2.4 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 | 第22-23页 |
4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借鉴 | 第23-28页 |
4.1 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23-26页 |
4.1.1 美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23-24页 |
4.1.2 欧盟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24-25页 |
4.1.3 新加坡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25页 |
4.1.4 我国香港地区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 第25-26页 |
4.2 我国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借鉴 | 第26-28页 |
4.2.1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构建以本土化为基础 | 第26页 |
4.2.2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发展以法制化为前提 | 第26-27页 |
4.2.3 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以市场准入和风险监管为重点 | 第27-28页 |
5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28-39页 |
5.1 建立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指导原则 | 第28-30页 |
5.1.1 全球化原则 | 第28-29页 |
5.1.2 安全化原则 | 第29页 |
5.1.3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原则 | 第29页 |
5.1.4 效率原则 | 第29-30页 |
5.2 构建并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体系 | 第30-32页 |
5.2.1 建立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 第30-31页 |
5.2.2 改革我国网络银行现行监管体制 | 第31页 |
5.2.3 灵活规定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 | 第31-32页 |
5.3 完善我国网络银行监管法律制度的具体措施 | 第32-39页 |
5.3.1 加强网络银行的风险性监管 | 第32-34页 |
5.3.2 科学界定网络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 第34-35页 |
5.3.3 完善网络银行监管的强制信息披露制度 | 第35-36页 |
5.3.4 加强网络银行自律性监管机制建设 | 第36-37页 |
5.3.5 构建国际间网络银行监管法律规则 | 第37页 |
5.3.6 制定网络银行客户隐私权保护规则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