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学习、研究论文

见危不救的法律对策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导论第12-14页
第一章 见危不救的概念厘定第14-17页
第二章 见危施救的行为逻辑第17-19页
第三章 见危不救困境的成因第19-26页
    一、道德滑坡?第19-20页
    二、见危不救困境的成因第20-25页
        (一) 社会环境转变的影响第20-21页
        (二) 行为人放弃救助的借口第21-23页
            1、救助可能会面临诸多风险第21-22页
            2 、被救助者的冷漠表现第22-23页
        (三) 行为人想救但不敢救助第23-24页
        (四) 见危不救困境的法律经济学解读第24-25页
    三、小结第25-26页
第四章 干预见危不救的国内外立法概述第26-33页
    一、干预见危不救的国外立法概述第26-29页
        (一) 英美法系国家第26-28页
            1. 美国第26-27页
            2. 英国第27-28页
        (二) 大陆法系国家第28-29页
    二、我国见危不救立法概述第29-32页
        (一) 我国古代关于见危不救的立法第29-30页
            1. 对见危不救者的惩罚第29-30页
            2. 对见危救助者的法律保护第30页
            3. 对见危救助者的奖励第30页
        (二) 我国现在的见危不救立法第30-32页
    三、小结第32-33页
第五章 法律干预见危不救的对策探析第33-49页
    一、惩罚见危不救者第33-38页
        (一) 惩罚见危不救的“成本—收益”分析第33-36页
        (二) 激励改变行为第36-37页
        (三) 相关立法的实践启示第37-38页
    二、对危难救助者进行保护第38-44页
        (一) 救助者责任豁免第38-40页
        (二) 对恶意被救助者进行惩戒第40-41页
        (三) 举证责任第41-42页
        (四) 法律援助第42-43页
        (五) 对危难救助者遭受损害时的保障第43-44页
    三、赋予救助者分享救助收益的求偿权第44-45页
    四、奖励救助者第45-47页
    五、小结第47-49页
结语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55-56页
附件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层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制度研究--以山东省潍坊市县乡三级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实践为例
下一篇: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以泰安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