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基于大数据的战略预见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2-25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12-18页
        一、新的战略环境的新要求第12-14页
        二、传统战略预见的视野局限第14-15页
        三、战略文明转型的历史契机第15-17页
        四、构建新型智库的必要条件第17-18页
    第二节 论文的理论背景第18-22页
        一、战略预见方法第18-20页
        二、大数据哲学研究综述第20-22页
    第三节 论文学术方法第22-25页
        一、论文目的第22-23页
        二、研究的方法第23-24页
        三、方法自评第24-25页
第一章 解析大数据第25-43页
    第一节 大数据的内涵第25-31页
        一、大数据的自身维度第25-28页
        二、大数据的工具维度第28-29页
        三、大数据的价值维度第29-31页
    第二节 大数据的技术史第31-38页
        一、追溯大数据的起源第31-32页
        二、第四范式的提出第32-35页
        三、大数据引发的科学革命第35-38页
    第三节 大数据的伦理考量第38-43页
        一、数据异化程度加剧第39页
        二、数据权利边界消失第39-40页
        三、数据隐私遭受侵害第40-43页
第二章 战略预见的经典方法第43-53页
    第一节 战略预见的意涵第43-46页
        一、战略思维的重要方面第44-45页
        二、当代战略环境的要求第45-46页
        三、应对技术风险的手段第46页
    第二节 战略预见的逻辑第46-48页
    第三节 战略预见的方法第48-53页
        一、均衡分析方法第48-49页
        二、概率评估法第49-50页
        三、复杂方法第50-51页
        四、方法互补与延续第51-53页
第三章 基于大数据的战略预见第53-98页
    第一节 大数据作为战略预见的必要性第53-54页
    第二节 战略预见的案例分析第54-82页
        一、微博大数据的分析方法第55-58页
        二、对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网民反馈的预见第58-69页
        三、对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替代关系的预见第69-82页
    第三节 大数据作为战略预见的方法特征第82-98页
        一、整体性第82-85页
        二、相关性第85-88页
        三、不确定性第88-89页
        四、网络化第89-91页
        五、众包化第91-93页
        六、人工智能化第93-98页
第四章 大数据作为战略预见的哲学思考第98-132页
    第一节 大数据作为战略预见的方法论思考第98-103页
        一、对数据作为本体的讨论——可预见范围的拓展第98-99页
        二、对基于因果的认识论的挑战——相关性的彰显第99-100页
        三、对预见逻辑的改进——数据驱动的归纳方法第100-101页
        四、对技术负效应的反思——大数据技术拜物教第101-103页
    第二节 大数据作为战略预见的价值论思考第103-115页
        一、大数据的技术价值第104-105页
        二、大数据的社会价值第105-106页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106-108页
        四、战略制权的空间拓展——数据权的提出第108-115页
    第三节 基于大数据的战略应用研究第115-132页
        一、数据人才培养第115-123页
        二、新型智库建设第123-124页
        三、国家数据安全战略第124-132页
结论与展望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39页
后记第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化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主体博弈及管控策略研究
下一篇: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政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