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开采论文--矿区复田论文

隆化县黑水村铁铅锌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7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2-14页
        1.3.2 国内研究情况第14-17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4.3 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的相关概念和基本理论第20-24页
    2.1 相关概念第20-21页
        2.1.1 土地复垦第20页
        2.1.2 土地评价第20-21页
        2.1.3 土地适宜性评价第21页
        2.1.4 土地适宜性评价第21页
    2.2 相关理论第21-24页
        2.2.1 可持续利用理论第21-22页
        2.2.2 生态演替理论第22页
        2.2.3 系统理论第22页
        2.2.4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矿区简介和土地利用第24-36页
    3.1 矿区简介第24页
    3.2 矿区自然概况第24-28页
        3.2.1 地理位置第24-25页
        3.2.2 地貌第25页
        3.2.3 气候第25-26页
        3.2.4 土壤第26页
        3.2.5 生物第26-27页
        3.2.6 水文地质第27页
        3.2.7 地质第27-28页
    3.3 矿区社会经济第28-29页
    3.4 公众意愿第29页
    3.5 矿区土地利用现状第29-30页
    3.6 土地损毁预测第30-34页
        3.6.1 土地损毁预测分析第31-34页
    3.7 生态环境影响第34-36页
        3.7.1 水土流失第34页
        3.7.2 三废污染第34页
        3.7.3 对植被的影响第34页
        3.7.4 对动物的影响分析第34-35页
        3.7.5 对水资源造成的影响分析第35页
        3.7.6 其他影响分析第35-36页
第四章 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第36-56页
    4.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及依据第36-37页
        4.1.1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第36-37页
        4.1.2 评价依据第37页
    4.2 评价单元的划分及评价因子的选择第37-38页
        4.2.1 评价单元的划分第37-38页
        4.2.2 评价因子的选择依据第38页
    4.3 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第38-41页
        4.3.1 评价方法第38-40页
        4.3.2 评价体系第40-41页
    4.4 土地适宜类评价第41-45页
        4.4.1 评价方法第41页
        4.4.2 评价因子的选择第41-42页
        4.4.3 评价等级标准第42-43页
        4.4.4 土地适宜类评定结果第43-45页
    4.5 土地质量等评价第45-54页
        4.5.1 评价因子的选取第45-49页
        4.5.2 评价因子权重的确定第49-53页
        4.5.3 土地质量等评价结果第53-54页
    4.6 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第54-56页
第五章 黑水村铁铅锌矿土地复垦措施第56-60页
    5.1 预防措施第56-57页
    5.2 工程措施第57-58页
        5.2.1 表土剥离第57页
        5.2.2 土地平整第57-58页
    5.3 生物化学措施第58-59页
        5.3.1 土壤重构第58页
        5.3.2 植被恢复第58-59页
    5.4 监测措施第59-60页
        5.4.1 土地损毁监测第59页
        5.4.2 复垦效果监测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研究结论第60页
    6.2 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合金地铁车辆底架结构焊接变形控制
下一篇:C/C复合材料加工工艺及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