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1.1 小球藻的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1.1.1 小球藻的简介 | 第15-16页 |
1.1.2 小球藻的营养价值 | 第16-17页 |
1.1.3 小球藻的应用 | 第17页 |
1.2 砷的研究概述 | 第17-19页 |
1.2.1 砷的形态、毒性和污染现状 | 第17-18页 |
1.2.2 砷的生物修复 | 第18-19页 |
1.3 小球藻砷代谢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3.1 小球藻对砷的毒性效应 | 第19-20页 |
1.3.2 小球藻的砷解毒机制 | 第20-23页 |
1.4 氮磷营养对微藻生长和砷代谢的调控 | 第23-25页 |
1.4.1 氮磷营养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 第23-24页 |
1.4.2 氮磷营养对微藻砷代谢的影响 | 第24-25页 |
1.5 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1.5.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As(III)和As(V)在蛋白核小球藻中的富集和毒性效应 | 第27-41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2.1.1 试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 第28-29页 |
2.1.2 试验设计 | 第29-30页 |
2.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30-31页 |
2.1.4 数据处理 | 第31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7页 |
2.2.1 生物量的测定 | 第31-33页 |
2.2.2 As(Ⅲ)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 | 第33-34页 |
2.2.3 As(Ⅴ)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 | 第34-35页 |
2.2.4 蛋白核小球藻对As(Ⅲ)和As(Ⅴ)的吸收特性 | 第35-36页 |
2.2.5 培养液中的磷含量变化 | 第36-37页 |
2.3 讨论 | 第37-39页 |
2.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蛋白核小球藻对As(III)和As(V)富集、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41-5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4页 |
3.1.1 试验条件与培养条件 | 第42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42页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2-43页 |
3.1.4 数据分析 | 第43-44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9页 |
3.2.1 蛋白核小球藻对As(Ⅲ)和As(Ⅴ)的动态富集过程 | 第44-46页 |
3.2.2 蛋白核小球藻对As(Ⅲ)和As(Ⅴ)形态的动态转化过程 | 第46-47页 |
3.2.3 蛋白核小球藻对As(Ⅲ)和As(Ⅴ)的吸收动力学模型拟合 | 第47-49页 |
3.3 讨论 | 第49-50页 |
3.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不同氮磷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砷富集和转化的影响 | 第51-59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51-53页 |
4.1.1 试验材料和培养条件 | 第51页 |
4.1.2 试验设计 | 第51-52页 |
4.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52页 |
4.1.4 数据处理 | 第52-53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6页 |
4.2.1 不同氮、磷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2 不同氮、磷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砷富集的影响 | 第54-55页 |
4.2.3 As(Ⅲ)处理下不同氮、磷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胞内砷形态的影响 | 第55页 |
4.2.4 As(Ⅴ)处理下不同氮、磷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胞内砷形态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讨论 | 第56-58页 |
4.3.1 氮、磷营养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2 氮、磷营养对蛋白核小球藻砷富集的影响 | 第57页 |
4.3.3 氮、磷营养对蛋白核小球藻砷代谢的影响 | 第57-58页 |
4.4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9-60页 |
5.1.1 As(Ⅲ)和As(Ⅴ)在蛋白核小球藻中的富集特性和毒性效应 | 第59页 |
5.1.2 蛋白核小球藻对As(Ⅲ)和As(Ⅴ)富集、代谢的动态变化规律 | 第59-60页 |
5.1.3 不同氮磷浓度对蛋白核小球藻砷富集和转化的影响 | 第60页 |
5.2 创新之处 | 第60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