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前言 | 第9-17页 |
1.1 ADC发泡剂简介 | 第9-13页 |
1.1.1 ADC发泡剂 | 第9页 |
1.1.2 ADC发泡剂行业现状 | 第9页 |
1.1.3 ADC发泡剂生产方法 | 第9-10页 |
1.1.4 ADC发泡剂废水来源 | 第10-11页 |
1.1.5 ADC发泡剂废水的危害 | 第11页 |
1.1.6 ADC发泡剂废水处理方法 | 第11-13页 |
1.2 尿素水解动力学概述 | 第13-14页 |
1.2.1 尿素水解概述 | 第13页 |
1.2.2 尿素水解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3 物性拟合研究概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实验试剂、仪器及分析方法 | 第17-22页 |
2.1 实验试剂 | 第1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17页 |
2.3 组分分析及物性测定方法 | 第17-22页 |
2.3.1 尿素分析方法综述 | 第17-18页 |
2.3.2 尿素分析方法选择 | 第18-19页 |
2.3.3 尿素测定标准曲线 | 第19-20页 |
2.3.4 氯离子分析方法 | 第20页 |
2.3.5 铵根离子分析方法 | 第20页 |
2.3.6 密度测量方法 | 第20页 |
2.3.7 粘度测量方法 | 第20-21页 |
2.3.8 比热测量方法及原理 | 第21页 |
2.3.9 电导率测量方法 | 第21-22页 |
3 ADC废水尿素富集规律研究 | 第22-24页 |
3.1 前言 | 第22页 |
3.2 ADC废水原料组成 | 第22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2-23页 |
3.4 小结 | 第23-24页 |
4 尿素水解动力学实验研究 | 第24-59页 |
4.1 前言 | 第24页 |
4.2 尿素水解基本原理 | 第24页 |
4.3 尿素水解动力学实验 | 第24-26页 |
4.3.1 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4.3.2 实验装置 | 第25-26页 |
4.4 尿素水解动力学理论 | 第26-28页 |
4.4.1 水解速度常数k理论 | 第26-27页 |
4.4.2 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推导 | 第27-28页 |
4.5 尿素水溶液体系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28-30页 |
4.5.1 温度对尿素水解转化率的影响 | 第28页 |
4.5.2 pH对尿素水解转化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4.5.3 水解速率常数k测定 | 第29-30页 |
4.5.4 反应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测定 | 第30页 |
4.6 Urea+NaCl+H_2O体系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30-39页 |
4.6.1 NaCl浓度为100 g/L时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30-33页 |
4.6.2 NaCl浓度为150 g/L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33-36页 |
4.6.3 NaCl浓度为200 g/L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36-39页 |
4.7 Urea+NH_4Cl+H_2O体系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39-48页 |
4.7.1 NH_4Cl浓度为50 g/L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39-42页 |
4.7.2 NH_4Cl浓度为100 g/L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42-45页 |
4.7.3 NH_4Cl浓度为150 g/L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45-48页 |
4.8 Urea+NH_4Cl+NaCl+H_2O体系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48-57页 |
4.8.1 体系1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48-51页 |
4.8.2 体系2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51-54页 |
4.8.3 体系3尿素水解动力学研究 | 第54-57页 |
4.9 小结 | 第57-59页 |
5 物性方程拟合研究 | 第59-68页 |
5.1 前言 | 第59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9-61页 |
5.2.1 溶液的配制 | 第59页 |
5.2.2 正交回归实验设计 | 第59-61页 |
5.3 比热回归方程的统计检验 | 第61-62页 |
5.3.1 方差分析检验 | 第61页 |
5.3.2 失拟性检验 | 第61-62页 |
5.3.3 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比较 | 第62页 |
5.4 粘度回归方程的统计分析 | 第62-64页 |
5.4.1 方差分析检验 | 第62-63页 |
5.4.2 失拟性检验 | 第63页 |
5.4.3 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比较 | 第63-64页 |
5.5 电导率回归方程检验 | 第64-65页 |
5.5.1 方差分析检验 | 第64页 |
5.5.2 失拟性检验 | 第64页 |
5.5.3 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 | 第64-65页 |
5.6 密度回归方程检验 | 第65-66页 |
5.6.1 密度回归方程方差分析 | 第65页 |
5.6.2 失拟性检验 | 第65-66页 |
5.6.3 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 | 第66页 |
5.7 小结 | 第66-68页 |
6 结论 | 第68-69页 |
7 展望 | 第69-70页 |
8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9 论文发表情况 | 第76-77页 |
10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