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论文

坡度与分辨率关系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DEM的建立方法研究第10-11页
     ·尺度效应第11-12页
     ·侵蚀地形的多分辨率表达第12-13页
   ·存在的问题第13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13-14页
     ·研究目标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方法第15-23页
   ·实验样区及数据第15-16页
     ·研究区域概述第15页
     ·数据基础第15-16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研究方法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关键技术的简述第18-23页
     ·DEM建立方法简述第18-19页
     ·相似度指数计算第19-20页
     ·半变异函数计算第20-22页
     ·信息熵计算第22-23页
第三章 多种分辨率DEM的建立第23-33页
   ·使用ANUDEM软件建立DEM第23-29页
     ·ANUDEM关键参数的确定第23-24页
     ·DEM的建立第24-26页
     ·DEM的质量评价第26-29页
   ·基于插值的DEM多尺度表达第29-32页
     ·原生DEM中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坡度和曲率的统计特征参数结果与分析第30-31页
     ·直方图相似度结果与分析第31-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不同分析层次下DEM坡度的提取第33-37页
   ·研究数据基础及平台第33页
   ·坡度及相关地形因子提取第33-34页
     ·坡度提取第33-34页
     ·剖面曲率提取第34页
   ·不同分析层次下坡度及相关因子的提取第34-37页
     ·坡度和曲率的分级第35页
     ·特征点层次的提取第35页
     ·地形特征线层次的提取第35-36页
     ·面层次的提取第36-37页
第五章 不同分析层次下DEM坡度尺度效应分析第37-64页
   ·特征点层次的坡度尺度效应结果与分析第37-42页
   ·特征线层次的坡度尺度效应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面层次的坡度尺度效应结果与分析第44-56页
     ·面层次基本统计分析方法第44-46页
     ·各坡度级的坡度和曲率尺度变化第46-48页
     ·流域坡度和曲率频率分布的变化第48-49页
     ·分辨率降低导致的地形信息损失第49-56页
     ·分辨率降低带来的信息量变化总结第56页
   ·DEM及其地形因子空间格局的计算与分析第56-64页
     ·地统计学软件GS+及使用方法第56-59页
     ·结果与分析第59-6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4-67页
   ·研究总结第64-65页
   ·问题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运用绩效技术理论和方法改善多媒体教学应用效果
下一篇:基于笔交互的CT图像轮廓提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