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构建基于MSTP技术的企业光传输通信网络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1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1-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7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7页
    1.3 MSTP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已有的研究成果第17-18页
    1.4 论文的研究思路、框架结构第18-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页
        1.4.2 框架结构第18-20页
第二章 MSTP光纤传送网技术原理第20-42页
    2.1 SDH基本原理第20-24页
        2.1.1 概述第20页
        2.1.2 帧结构第20-22页
        2.1.3 复用结构第22-24页
        2.1.4 映射、定位和复用第24页
    2.2 MSTP原理与功能模型第24-26页
    2.3 基于SDH原理的MSTP技术第26-29页
        2.3.1 SDH与MSTP的关系第26页
        2.3.2 虚级联技术第26页
        2.3.3 LCAS协议链路容量调节技术第26-29页
    2.4 MSTP多业务技术融合SDH帧技术第29-34页
        2.4.1 点对点协议(PPP协议)第29-31页
        2.4.2 SDH链路接入规程(LAPS协议)第31页
        2.4.3 通用成帧规程(GFP协议)第31-34页
    2.5 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PLS协议)第34-37页
        2.5.1 MPLS概述第34-36页
        2.5.2 MPLS信令第36页
        2.5.3 MPLS技术优势第36-37页
    2.6 弹性分组环技术(RPR协议)第37-39页
        2.6.1 RPR概述第37页
        2.6.2 PRP分组环技术的实现第37-38页
        2.6.3 RPR公平算法第38-39页
        2.6.4 RPR拓扑发现第39页
        2.6.5 RPR保护第39页
    2.7 MPLS与RPR的融合第39-42页
        2.7.1 MSTP内嵌MPLS第39页
        2.7.2 MSTP内嵌RPR第39-40页
        2.7.3 MPLS技术与RPR技术的融合第40-42页
第三章 构建基于MSTP技术的企业级光通信网方案设计第42-56页
    3.1 组网原则第42-44页
        3.1.1 企业级光通信网层次划分第42-43页
        3.1.2 数据网与传输网第43-44页
    3.2 基于MSTP技术组建企业级光通信网第44-50页
        3.2.1 核心层第44页
        3.2.2 汇聚层第44-45页
        3.2.3 接入层第45页
        3.2.4 组网架构设计选择第45-47页
        3.2.5 组网方案说明第47-50页
    3.3 组网设备选型注意事项第50页
    3.4 组网设备选型策略第50-52页
    3.5 MSTP与AOSN的融合第52-56页
第四章 榆林神华能源公司企业光通信网组网及方案实施第56-76页
    4.1 项目背景第56-60页
        4.1.1 项目需求第56页
        4.1.2 项目现状及分析第56-59页
        4.1.3 现网存在的问题第59页
        4.1.4 问题解决方案第59-60页
    4.2 方案设计第60-63页
        4.2.1 网络建设原则第60页
        4.2.2 组网方案第60-63页
    4.3 网络配置及业务实现第63-76页
        4.3.1 PDH业务配置第63-66页
        4.3.2 ATM业务配置第66-69页
        4.3.3 以太网业务配置第69-76页
第五章 光通信网测试方案第76-86页
    5.1 性能测试第76-77页
    5.2 关键技术测试第77-80页
        5.2.1 SDH测试第77页
        5.2.2 基于虚级联的以太网数据透传性能测试第77-79页
        5.2.3 LCAS测试第79-80页
        5.2.4 GFP测试第80页
        5.2.5 以太网互连互通性测试第80页
        5.2.6 以太网与SDH互通性测试第80页
    5.3 功能测试第80-86页
        5.3.1 公务电话测试第80-81页
        5.3.2 网络传输测试第81-83页
        5.3.3 视频会议系统测试第83-8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0页
致谢第90-92页
作者简介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电信IP RAN的规划与部署实践研究
下一篇: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接收机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