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厌氧菌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酶及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3-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第16-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5页
    1.1 海藻酸及海藻酸寡糖的应用前景第17-24页
        1.1.1 海藻酸的来源及结构第17-18页
        1.1.2 海藻酸的理化性质第18-19页
        1.1.3 海藻酸寡糖的制备方法第19-20页
        1.1.4 海藻酸及其寡糖的生物学功能第20-24页
            1.1.4.1 日化领域第20-21页
            1.1.4.2 食品领域第21页
            1.1.4.3 医药领域第21-23页
            1.1.4.4 能源领域第23-24页
            1.1.4.5 其他领域第24页
    1.2 海藻酸裂解酶及其研究现状第24-28页
        1.2.1 海藻酸裂解酶的来源和分类第24-26页
        1.2.2 海藻酸裂解酶的结构和作用机理第26-27页
        1.2.3 海藻酸裂解酶的功能和应用前景第27-28页
    1.3 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8-29页
    1.4 海藻酸代谢工程菌构建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9-31页
    1.5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31-35页
        1.5.1 研究意义第31-32页
        1.5.2 研究内容第32-35页
第二章 海藻酸裂解酶的克隆表达及酶学性质研究第35-83页
    2.1 实验材料第35-39页
        2.1.1 菌株和质粒第35-36页
        2.1.2 所用主要试剂及其配制第36-37页
        2.1.3 主要仪器第37-38页
        2.1.4 培养基配方第38-39页
    2.2 实验方法第39-53页
        2.2.1 聚古罗糖醛酸和聚甘露糖醛酸的制备第39-40页
        2.2.2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40-41页
        2.2.3 Sunxiuqinia sp. SH-52的基因组提取第41-42页
        2.2.4 海藻酸裂解酶基因的PCR扩增第42-43页
        2.2.5 琼脂糖电泳检测及目的片段回收纯化第43-45页
        2.2.6 质粒的提取第45-46页
        2.2.7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6-47页
        2.2.8 PCR产物的TA克隆第47-48页
            2.2.8.1 PCR产物A尾连接第47页
            2.2.8.2 TA克隆第47-48页
            2.2.8.3 海藻酸裂解酶的系统进化分析第48页
        2.2.9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第48-49页
        2.2.10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49-51页
            2.2.10.1 目的蛋白重组菌的构建表达第49页
            2.2.10.2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49-50页
            2.2.10.3 SDS-PAGE操作步骤第50页
            2.2.10.4 蛋白诱导表达条件优化第50-51页
            2.2.10.5 蛋白纯化步骤第51页
        2.2.11 酶活测定及酶学特性分析第51-53页
        2.2.12 TLC分析第53页
    2.3 实验结果第53-77页
        2.3.1 聚甘露糖醛酸PolyM和聚古罗糖醛酸PolyG的制备第53-54页
        2.3.2 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酶SH4-2、SHA-3、SHA-4和SHA-5的原核表达及酶特性分析第54-77页
            2.3.2.1 TA克隆载体的构建策略第54-56页
            2.3.2.2 TA克隆载体的构建第56-60页
            2.3.2.3 Sunxiuqinia sp. SH-52海藻酸裂解酶的系统进化分析第60-63页
            2.3.2.4 表达载体的构建策略第63-66页
            2.3.2.5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66-68页
            2.3.2.6 重组酶的诱导表达第68-70页
            2.3.2.7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70-76页
            2.3.2.8 重组酶对海藻酸的降解研究第76-77页
    2.4 小结第77页
    2.5 讨论第77-83页
        2.5.1 海藻酸裂解酶的重组表达第77-78页
        2.5.2 海藻酸裂解酶的纯化第78-80页
        2.5.3 海藻酸裂解酶的酶学性质第80-83页
第三章 海藻酸降解机理的研究第83-97页
    3.1 实验材料第84页
        3.1.1 供试菌株第84页
        3.1.2 主要试剂及配制第84页
        3.1.3 主要仪器第84页
        3.1.4 主要培养基第84页
    3.2 实验方法第84-86页
        3.2.1 海藻酸裂解酶的纯化第84-85页
        3.2.2 PolyG和PolyM的制备第85页
        3.2.3 海藻酸裂解酶活性的测定第85页
        3.2.4 海藻酸裂解酶的性质第85页
        3.2.5 海藻酸裂解酶不同比例混合的酶活测定第85-86页
        3.2.6 协同度(DS)的计算第86页
    3.3 实验结果第86-94页
        3.3.1 重组酶的表达纯化第86-90页
            3.3.1.1 重组海藻酸裂解酶的纯化第86-88页
            3.3.1.2 重组海藻酸裂解酶的特性第88-90页
        3.3.2 来自Sphingomonas sp. ZH0的重组酶的协同作用研究第90-92页
        3.3.3 来自Sunxiuqinia sp. SH-52的重组酶的协同作用研究第92-94页
    3.4 小结第94-95页
    3.5 讨论第95-97页
第四章 海藻酸代谢途径关键酶的重组表达第97-119页
    4.1 实验材料第98-100页
        4.1.1 菌株和质粒第98页
        4.1.2 主要试剂及其配制第98-99页
        4.1.3 主要仪器第99-100页
        4.1.4 主要培养基第100页
    4.2 实验方法第100-104页
        4.2.1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100页
        4.2.2 Sunxiuqinia sp. SH-52的基因组提取第100-101页
        4.2.3 PCR扩增第101页
        4.2.4 DNA检测回收及质粒提取第101页
        4.2.5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101页
        4.2.6 TA克隆第101页
        4.2.7 代谢关键酶基因dehR和kdgK的系统进化分析第101-102页
        4.2.8 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的连接第102页
        4.2.9 目的蛋白重组菌的构建表达及纯化第102-103页
        4.2.10 海藻酸单体DEH的制备第103页
        4.2.11 目的蛋白的活性测定第103-104页
        4.2.12 重组质粒pGEX-4T-1-dehR-kdgK的构建第104页
    4.3 实验结果第104-116页
        4.3.1 TA克隆载体pMD19T-dehR和pMD19T-kdgK的构建第104-106页
        4.3.2 海藻酸代谢关键酶dehR和kdgK的进化分析第106-107页
        4.3.3 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dehR和pGEX-4T-1-kdgK的构建第107-108页
        4.3.4 重组酶dehR和kdgK的诱导表达第108-111页
        4.3.5 海藻酸单体DEH的制备第111-113页
        4.3.6 重组酶dehR和kdgK的活性测定第113-114页
        4.3.7 重组质粒PGEX-4T-1-dehR-kdgK的构建第114-116页
    4.4 小结第116页
    4.5 讨论第116-11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119-123页
    5.1 结论第119-121页
    5.3 展望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7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毕赤酵母细胞壁多糖合成相关基因GAS1和MNN2对毕赤酵母表面展示效率的影响
下一篇: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