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硼砂-氯化铵法 | 第12页 |
1.2.2 硼砂-尿素法 | 第12页 |
1.2.3 硼砂-三聚氰氨法 | 第12页 |
1.2.4 硼酸-尿素法 | 第12-13页 |
1.2.5 高频等离子法 | 第13页 |
1.2.6 水热法 | 第13页 |
1.2.7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3-14页 |
1.2.8 前驱体法 | 第14页 |
1.2.9 模板法 | 第14-15页 |
1.2.10 六方氮化硼合成的相关机理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6-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3.2 课题意义 | 第16-17页 |
1.4 实验设备、药品 | 第17-18页 |
1.4.1 实验设备 | 第17-18页 |
1.4.2 实验药品 | 第18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1 工艺研究 | 第18-19页 |
1.5.2 机理研究 | 第19-20页 |
第2章 硼砂-尿素一步法制备六方氮化硼工艺研究 | 第20-40页 |
2.1 硼砂脱水实验 | 第20-21页 |
2.2 压片实验 | 第21-22页 |
2.3 焙烧温度实验 | 第22-24页 |
2.4 保温时间实验 | 第24-25页 |
2.5 硼砂/尿素摩尔比实验 | 第25-27页 |
2.6 洗涤实验 | 第27-32页 |
2.6.1 洗涤温度实验 | 第27-28页 |
2.6.2 液固比实验 | 第28页 |
2.6.3 洗涤时间实验 | 第28-29页 |
2.6.4 洗涤介质比较 | 第29-30页 |
2.6.5 水洗实验条件优化 | 第30-32页 |
2.7 工艺稳定性验证 | 第32-37页 |
2.7.1 温度允许波动范围考察 | 第32-33页 |
2.7.2 保温时间允许波动范围考察 | 第33-35页 |
2.7.3 原料比例允许波动范围考察 | 第35-37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3章 硼砂-尿素反应机理研究 | 第40-58页 |
3.1 尿素变化过程分析 | 第40-48页 |
3.1.1 硼砂与尿素混料热分析 | 第40-41页 |
3.1.2 挥发尿素的测定 | 第41-42页 |
3.1.3 挥发氨气量的测定 | 第42页 |
3.1.4 异氰酸钠的产生及变化过程 | 第42-45页 |
3.1.5 尿素焙烧中间物与硼砂反应情况分析 | 第45-47页 |
3.1.6 硼砂与尿素反应中间体焙烧制备氮化硼 | 第47-48页 |
3.2 硼砂相变过程分析 | 第48-51页 |
3.2.1 单相硼砂焙烧实验 | 第48-49页 |
3.2.2 偏硼酸钠的产生、变化过程 | 第49-51页 |
3.3 氮化硼的生成及结晶过程 | 第51-54页 |
3.3.1 氮化硼的生成过程 | 第52页 |
3.3.2 氮化硼的结晶过程 | 第52-54页 |
3.4 温度及硼砂/尿素摩尔比对氮化硼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54-55页 |
3.5 硼砂与尿素低温焙烧样品氮元素分析 | 第55-5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两段焙烧工艺研究 | 第58-66页 |
4.1 两段焙烧工艺的提出 | 第58-61页 |
4.1.1 偏硼酸钠产生量的计算 | 第58-60页 |
4.1.2 促使硼砂完全反应尿素量的确定 | 第60-61页 |
4.2 两段焙烧实验 | 第61-62页 |
4.3 偏硼酸钠对氮化硼结晶过程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1 石墨化 | 第62-63页 |
4.3.2 偏硼酸钠对氮化硼结晶过程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4-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