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0页 |
1.1 有机发光二极管 | 第15-18页 |
1.1.1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产生 | 第15页 |
1.1.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 | 第15-16页 |
1.1.3 OLED的能带结构与发光机理 | 第16页 |
1.1.4 提高OLED器件效率的常用方法 | 第16-18页 |
1.2 金属配合物 | 第18-20页 |
1.2.1 铜(Ⅰ)配合物 | 第19-20页 |
1.2.2 有机铜(Ⅰ)金属配合物空间结构对发光效率的影响 | 第20页 |
1.3 邻位双膦苯基铜(Ⅰ)配合物 | 第20-24页 |
1.3.1 有机膦化合物和邻位双膦苯基配体 | 第21页 |
1.3.2 邻位双膦苯基铜配合物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4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30页 |
第二章 4,5-二甲基-1,2-二(二苯基膦)苯卤化铜(Ⅰ)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0-52页 |
2.1 前言 | 第3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3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30-31页 |
2.2.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31-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9页 |
2.3.1 核磁图谱 | 第33-38页 |
2.3.1.1 ~1H NMR图谱 | 第33-38页 |
2.3.2 质谱(MS) | 第38-39页 |
2.3.3 晶体结构 | 第39-41页 |
2.3.4 红外(IR)图谱 | 第41-42页 |
2.3.5 光学性质 | 第42-44页 |
2.3.6 分子轨道计算 | 第44-45页 |
2.3.7 循环伏安 | 第45-46页 |
2.3.8 热失重分析 | 第46-47页 |
2.3.9 OLED器件 | 第47-49页 |
2.4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三章 4,5-二甲氧基-1,2-二(二苯基膦)苯基卤化铜(Ⅰ)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52-72页 |
3.1 前言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52页 |
3.2.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52-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70页 |
3.3.1 核磁图谱 | 第54-60页 |
3.3.2 质谱(MS) | 第60-61页 |
3.3.3 晶体结构 | 第61-62页 |
3.3.4 红外(IR)图谱 | 第62-63页 |
3.3.5 光学性质 | 第63-65页 |
3.3.6 分子轨道计算 | 第65-67页 |
3.3.7 循环伏安 | 第67页 |
3.3.8 热失重分析 | 第67-68页 |
3.3.9 OLED器件 | 第68-70页 |
3.4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第四章 4,5-二甲氧基-1,2-二(二苯基膦)苯三苯基膦卤化铜(Ⅰ)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2-87页 |
4.1 前言 | 第7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2-73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72页 |
4.2.2 配合物的合成 | 第72-7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3-85页 |
4.3.1 核磁图谱 | 第73-78页 |
4.3.2 质谱(MS) | 第78页 |
4.3.3 晶体结构 | 第78-80页 |
4.3.4 红外光谱 | 第80页 |
4.3.5 光学性质 | 第80-82页 |
4.3.6 分子轨道计算 | 第82-83页 |
4.3.7 循环伏安 | 第83-84页 |
4.3.8 热失重分析 | 第84-85页 |
4.4 小结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7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