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2 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的发展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国外住房金融模式的概况 | 第10-13页 |
1.3.2 国内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1.4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2.1 互助理论 | 第16页 |
2.2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6-17页 |
2.3 强制储蓄理论 | 第17-18页 |
2.4 基金理论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崇左市住房公积金缴存与使用情况分析 | 第19-34页 |
3.1 我国住房公积金目前归集及资金使用情况 | 第19-24页 |
3.1.1 全国公积金缴存情况 | 第19-21页 |
3.1.2 全国公积金资金使用情况 | 第21-24页 |
3.1.3 全国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情况 | 第24页 |
3.2 崇左市住房公积金归集情况及资金运用情况分析 | 第24-26页 |
3.2.1 崇左市公积金归集情况 | 第24-25页 |
3.2.2 崇左市公积金使用情况 | 第25-26页 |
3.3 崇左市与广西区公积金资金运用情况对比 | 第26-34页 |
3.3.1 公积金缴存情况对比 | 第26-27页 |
3.3.2 公积金提取金额对比 | 第27-28页 |
3.3.3 公积金个人委托贷款发放金额对比 | 第28-29页 |
3.3.4 增值收益对比 | 第29-30页 |
3.3.5 住房公积金的运用率对比 | 第30-32页 |
3.3.6 住房公积金个贷率的对比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崇左市住房公积金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4-39页 |
4.1 住房公积金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 第34-35页 |
4.1.1 住房公积金贷款发放中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 | 第34页 |
4.1.2 崇左市对增值收益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 第34-35页 |
4.2 现行资金使用形式过于单一,投资方式少,缺少有效的创新手段 | 第35-36页 |
4.3 资金不能在市内自由流动,资金缺乏统一的统筹管理和运作,各自为政 | 第36页 |
4.4 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投资收益水平较低 | 第36-37页 |
4.5 提高公积金资金使用效率的可行性分析与必要性分析 | 第37-39页 |
4.5.1 崇左市提高公积金资金使用效率的可行性 | 第37-38页 |
4.5.2 崇左市公积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必要性的分析 | 第38-39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住房金融制度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9-46页 |
5.1 美国住房金融模式的基本情况及资金使用方式 | 第39-41页 |
5.1.1 美国住宅抵押市场的基本情况 | 第39-40页 |
5.1.2 美国住宅抵押市场的融资方式 | 第40-41页 |
5.2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的基本情况及资金使用方式 | 第41-43页 |
5.2.1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41-42页 |
5.2.2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资金使用方式 | 第42-43页 |
5.3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基本情况及资金使用方式 | 第43-44页 |
5.3.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43-44页 |
5.3.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资金使用方式 | 第44页 |
5.4 各国住房金融模式的综合比较及经验借鉴 | 第44-46页 |
5.4.1 各国住房金融模式比较 | 第44-45页 |
5.4.2 各国的住房金融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45-46页 |
第六章 促进崇左市公积金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的对策分析 | 第46-52页 |
6.1 努力开拓新的使用资金渠道 | 第46-47页 |
6.1.1 进一步扩大异地贷款政策执行范围 | 第46页 |
6.1.2 实行公积金搭桥贷款制度,对选择公积金搭桥制度的职工实行贴息政策 | 第46-47页 |
6.1.3 增加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 | 第47页 |
6.2 努力扩大公积金资金来源渠道 | 第47-49页 |
6.2.1 提高公积金缴存覆盖率 | 第47-48页 |
6.2.2 推行公积金抵押贷款证券化,盘活存量资金 | 第48-49页 |
6.3 建立统一的资金池、对公积金的整体资金运作进行统筹管理 | 第49-50页 |
6.4 确定合理的资金使用结构,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前提下提高收益水平 | 第50-51页 |
6.4.1 对于中长期资金应进行合理规划 | 第50页 |
6.4.2 充分利用超短期资金进行保值增值 | 第50-51页 |
6.5 完善协议存款机制,以市场竞争方式运作结余资金 | 第51页 |
6.6 实行职工的缴存贡献度与贷款额度挂钩的制度 | 第51-5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3页 |
7.1 结论与不足 | 第52页 |
7.2 研究中的进一步思考与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