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报社采编人员激励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1-14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2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第13-14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人力资源激励的相关理论 | 第16-22页 |
| 2.1 人力资源及激励 | 第16-17页 |
| 2.2 国内外经典激励思想及理论 | 第17-22页 |
| 第3章 YT报社概况及现行采编人员激励办法 | 第22-30页 |
| 3.1 YT报社基本概况 | 第22-23页 |
| 3.2 YT报社人力资源概况 | 第23-26页 |
| 3.2.1 机构及人员构成 | 第23-26页 |
| 3.2.2 员工情况及其特征 | 第26页 |
| 3.3 YT报社现行采编人员激励办法 | 第26-2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4章 YT报社采编人员激励情况调查 | 第30-40页 |
| 4.1 调查问卷设计目的 | 第30页 |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0-31页 |
| 4.2.1 设计参考 | 第30-31页 |
| 4.2.2 调查问卷相关说明 | 第31页 |
| 4.3 调查样本主体特征 | 第31-35页 |
| 4.4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5-39页 |
| 4.4.1 调查结果 | 第35-37页 |
| 4.4.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37-39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YT报社采编人员激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40-47页 |
| 5.1 YT报社采编人员激励存在的问题 | 第40-43页 |
| 5.1.1 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第40页 |
| 5.1.2 考评缺乏变通和公平 | 第40-41页 |
| 5.1.3 精神奖励缺乏吸引力 | 第41-42页 |
| 5.1.4 采编职业前景不清晰 | 第42-43页 |
| 5.2 激励效果不足的原因 | 第43-46页 |
| 5.2.1 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不强 | 第43-44页 |
| 5.2.2 薪酬激励不科学 | 第44-45页 |
| 5.2.3 精神奖励不能满足需求 | 第45页 |
| 5.2.4 个人发展空间不足 | 第45-46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6章 YT报社采编人员激励改进措施 | 第47-56页 |
| 6.1 增强报社人力资源管理意识 | 第47-48页 |
| 6.1.1 合理提升采编工作挑战性 | 第47-48页 |
| 6.1.2 为采编人员提供必要支持 | 第48页 |
| 6.2 规范采编工作薪酬考核 | 第48-52页 |
| 6.2.1 明确采编人员个体固定薪酬 | 第49页 |
| 6.2.2 提高采编人员个体可变薪酬 | 第49-51页 |
| 6.2.3 增设采编工作集体性报酬 | 第51-52页 |
| 6.3 基于采编人员需要加强精神激励 | 第52-53页 |
| 6.3.1 尊重采编人员的追求与理想 | 第52-53页 |
| 6.3.2 针对采编工作设置象征性奖励 | 第53页 |
| 6.4 拓展采编人员发展空间 | 第53-55页 |
| 6.4.1 增加采编工作专业认可机会 | 第54页 |
| 6.4.2 为采编人员创造晋升机会 | 第54-55页 |
| 6.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YT报社采编人员激励情况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