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铀污染废水现状 | 第12-13页 |
1.1.1 含铀废水的来源 | 第12页 |
1.1.2 铀污染废水的危害 | 第12页 |
1.1.3 铀污染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镉污染概述 | 第13-16页 |
1.2.1 镉污染废水的来源 | 第13页 |
1.2.2 镉污染废水的危害以及国内外镉污染标准 | 第13-14页 |
1.2.3 镉污染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及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水滑石 | 第16-19页 |
1.3.1 水滑石简介 | 第16-17页 |
1.3.2 水滑石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3 水滑石作为吸附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4 水滑石的类别 | 第18-19页 |
1.4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9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2.1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2.2 主要药品 | 第22-2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3.1 亚铁铝水滑石的制备 | 第23页 |
2.3.2 吸附因素讨论 | 第23-24页 |
2.4 动力学吸附实验 | 第24-25页 |
2.4.1 准一级动力学模型 | 第24-25页 |
2.4.2 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 第25页 |
2.5 等温吸附试验 | 第25-27页 |
2.5.1 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 第25-26页 |
2.5.2 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 | 第26-27页 |
第3章 亚铁铝类水滑石对U(Ⅵ)的吸附试验及机理分析 | 第27-40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3.1.1 铀离子的测试方法 | 第27-28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3.2.1 pH对Fe(Ⅱ)-Al LDH吸附U(Ⅵ)的影响 | 第28页 |
3.2.2 Fe(Ⅱ)-Al LDH投加量对吸附U(Ⅵ)的影响 | 第28-29页 |
3.2.3 吸附时间对Fe(Ⅱ)-Al LDH吸附U(Ⅵ)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 第29-31页 |
3.2.4 吸附等温方程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5 Fe(Ⅱ)-Al LDH吸附U(Ⅵ)的热力学分析 | 第32-34页 |
3.2.6 Fe(Ⅱ)-Al LDH不同超声时间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4-35页 |
3.2.7 Fe(Ⅱ)-Al LDH吸附U(Ⅵ)前后电镜扫描及能谱分析 | 第35-36页 |
3.2.8 Fe(Ⅱ)-Al LDH吸附U(Ⅵ)前后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页 |
3.2.9 U(Ⅵ)在Fe(Ⅱ)-Al LDH上的沉积价态分析 | 第36-37页 |
3.2.10 Fe(Ⅱ)-Al LDH对U(Ⅵ)的解吸实验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亚铁铝类水滑石对Cd~(2+)的吸附试验与机理分析 | 第40-50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4.1.1 Cd~(2+)离子的测试方法 | 第40-4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1-49页 |
4.2.1 pH对Fe(Ⅱ)-Al LDH吸附Cd~(2+)的影响 | 第41-42页 |
4.2.2 Fe(Ⅱ)-Al LDH投加量对吸附Cd~(2+)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3 吸附时间对Fe(Ⅱ)-Al LDH吸附Cd~(2+)的影响及动力学分析 | 第43-44页 |
4.2.4 吸附等温方程的确定 | 第44-45页 |
4.2.5 Fe(Ⅱ)-Al LDH吸附Cd~(2+)的热力学分析 | 第45-47页 |
4.2.6 Fe(Ⅱ)-Al LDH吸附Cd~(2+)前后能谱分析 | 第47-48页 |
4.2.7 Fe(Ⅱ)-Al LDH吸附Cd~(2+)前后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第48页 |
4.2.8 Fe(Ⅱ)-Al LDH对Cd~(2+)的解吸实验 | 第48-4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0-52页 |
5.1 结论 | 第50-51页 |
5.2 创新点 | 第51页 |
5.3 建议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已发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