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转换视阈下的严复天演哲学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5页 |
(一)近代中国文化交流的三种观念 | 第10-11页 |
(二)革命派现代性叙事模式的当下困境 | 第11-13页 |
(三)渐进派文化观的价值重估 | 第13-14页 |
(四)中西会通视野下严复哲学的研究价值 | 第14-15页 |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一)五四运动之前的严复研究 | 第15页 |
(二)西学至上的视阈 | 第15-16页 |
(三)扬中斥西的视阈 | 第16-17页 |
(四)中西交融的视阈 | 第17-19页 |
三、“范式”与“转换”的内涵 | 第19-22页 |
(一)“范式”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转换”的内涵 | 第20-22页 |
第一章 斯宾塞与赫胥黎的二元对立范式 | 第22-30页 |
一、Evolution的两种表述 | 第22-24页 |
(一)斯宾塞的表述:线性进化的宇宙、社会进程 | 第22-24页 |
(二) 赫胥黎的表述:循环往复的自然法则 | 第24页 |
二、两种表述的范式:二元对立 | 第24-30页 |
(一)斯宾塞的二元对立范式 | 第25-26页 |
(二)赫胥黎的二元对立范式 | 第26-30页 |
第二章 范式转换:从二元对立到通变 | 第30-42页 |
一、范式转换的动力 | 第30-33页 |
(一)严复哲学的二重取向 | 第30-31页 |
(二)二重取向视野中的二元对立哲学范式 | 第31-33页 |
二、天演哲学的核心范式:通变 | 第33-42页 |
(一)道通为一 | 第33-38页 |
(二)翕辟成变 | 第38-42页 |
第三章 通变之用:天人合一与群己平衡 | 第42-52页 |
一、天人合一 | 第42-46页 |
(一)天人合一的概念逻辑:天人相通 | 第42-44页 |
(二)天人合一的互动逻辑:阴阳相生 | 第44-46页 |
二、群己平衡 | 第46-52页 |
(一)群与己的价值辨析 | 第47-49页 |
(二)群己平衡的通变范式 | 第49-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后记 | 第60-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