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第17-20页 |
1.4 本文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29页 |
2.1 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内涵和特征 | 第21-22页 |
2.2 跨境经济合作的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4页 |
2.2.1 关税同盟理论 | 第22-24页 |
2.2.2 新经济地理学 | 第24页 |
2.2.3 大市场理论 | 第24页 |
2.3 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相关理论解释 | 第24-26页 |
2.3.1 优势互补和地缘优势理论 | 第24-26页 |
2.3.2 溢出效应理论解释 | 第26页 |
2.4 跨境经济合作区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2.4.1 关于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 第26-27页 |
2.4.2 关于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的研究 | 第27-28页 |
2.5 简要评述 | 第28-29页 |
3 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优劣势分析 | 第29-40页 |
3.1 建设优势 | 第29-38页 |
3.1.1 地理区位优势 | 第29页 |
3.1.2 经济贸易优势 | 第29-37页 |
3.1.3 政治基础优势 | 第37-38页 |
3.1.4 往来交通优势 | 第38页 |
3.2 建设劣势 | 第38-40页 |
3.2.1 管理配合问题 | 第38页 |
3.2.2 贸易结构问题 | 第38-39页 |
3.2.3 越方贸易壁垒问题 | 第39页 |
3.2.4 安全隐患问题 | 第39页 |
3.2.5 配套建设问题 | 第39-40页 |
4 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第40-48页 |
4.1 上莱茵跨境经济合作区 | 第40-43页 |
4.1.1 概况 | 第40-41页 |
4.1.2 特征分析 | 第41-43页 |
4.1.3 经验借鉴 | 第43页 |
4.2 美墨马魁拉多工业园区 | 第43-45页 |
4.2.1 概况 | 第43-44页 |
4.2.2 特征分析 | 第44页 |
4.2.3 经验借鉴 | 第44-45页 |
4.3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 第45-46页 |
4.3.1 概况 | 第45页 |
4.3.2 特征分析 | 第45页 |
4.3.3 经验借鉴 | 第45-46页 |
4.4 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 | 第46-48页 |
4.4.1 概况 | 第46页 |
4.4.2 特征分析 | 第46-47页 |
4.4.3 经验借鉴 | 第47-48页 |
5 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功能定位与基本思路 | 第48-50页 |
5.1 功能定位 | 第48页 |
5.2 基本思路 | 第48-49页 |
5.3 基本原则 | 第49-50页 |
6 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产业规划 | 第50-62页 |
6.1 跨境贸易 | 第50-53页 |
6.1.1 中越边境贸易城 | 第50-51页 |
6.1.2 专业交易市场 | 第51-53页 |
6.2 进出口加工 | 第53-55页 |
6.2.1 制造业出口加工 | 第53-54页 |
6.2.2 特色农产品加工 | 第54页 |
6.2.3 战略性新兴产业 | 第54页 |
6.2.4 矿产资源精深加工 | 第54-55页 |
6.3 国际金融 | 第55-56页 |
6.4 现代物流 | 第56-57页 |
6.5 跨境旅游 | 第57-59页 |
6.5.1 中越友谊关—友谊跨境旅游合作 | 第57-58页 |
6.5.2 浦寨商业旅游 | 第58页 |
6.5.3 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 | 第58-59页 |
6.6 配套产业 | 第59-62页 |
6.6.1 教育培训 | 第59页 |
6.6.2 文化娱乐 | 第59-60页 |
6.6.3 餐饮住宿 | 第60-62页 |
7 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效应分析及前景展望 | 第62-73页 |
7.1 效应分析 | 第62-70页 |
7.1.1 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 | 第62-65页 |
7.1.2 投资扩大效应 | 第65页 |
7.1.3 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效应 | 第65-66页 |
7.1.4 降低边界屏蔽效应 | 第66-68页 |
7.1.5 辐射效应 | 第68-70页 |
7.1.6 试验示范效应 | 第70页 |
7.2 前景展望 | 第70-73页 |
7.2.1 对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 | 第70-71页 |
7.2.2 对接中国“一带一路”战略 | 第71-72页 |
7.2.3 对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 | 第72-73页 |
8 凭祥—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政策举措 | 第73-79页 |
8.1 贸易政策 | 第73-74页 |
8.1.1 促进加工贸易发展 | 第73页 |
8.1.2 促进边境贸易转型升级 | 第73页 |
8.1.3 集中化、规范化边民互市贸易 | 第73-74页 |
8.2 金融政策 | 第74-75页 |
8.2.1 放宽投资限制 | 第74页 |
8.2.2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 | 第74页 |
8.2.3 试行人民币与越南盾自由兑换试点 | 第74页 |
8.2.4 放宽原产地标准 | 第74-75页 |
8.3 税收政策 | 第75页 |
8.3.1 所得税 | 第75页 |
8.3.2 关税和增值税 | 第75页 |
8.4 通关政策 | 第75-77页 |
8.5 市场准入政策 | 第77页 |
8.6 管理机制 | 第77-78页 |
8.7 法律与安全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