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电联供型微网中微电源的优化配置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 第2章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理论分析 | 第12-27页 |
| 2.1 微网及其拓扑结构 | 第12-13页 |
| 2.2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 | 第13-15页 |
| 2.2.1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 | 第13-14页 |
| 2.2.2 冷热电联供机组运行方式 | 第14-15页 |
| 2.3 微电源的工作特性 | 第15-20页 |
| 2.3.1 光伏 | 第15-16页 |
| 2.3.2 蓄电池储能 | 第16页 |
| 2.3.3 三联供设备模型 | 第16-18页 |
| 2.3.4 经济性比较 | 第18-20页 |
| 2.4 微网能源需求平衡 | 第20-21页 |
| 2.4.1 用户负荷分类 | 第20-21页 |
| 2.4.2 微网用户能源供需平衡 | 第21页 |
| 2.5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 第21-22页 |
| 2.6 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及其分析方法 | 第22-26页 |
| 2.6.1 可靠性指标 | 第22-24页 |
| 2.6.2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冷热电联供系统中微源容量的优化配置 | 第27-46页 |
| 3.1 微网算例 | 第27-30页 |
| 3.2 屋顶光伏经济性分析 | 第30-33页 |
| 3.2.1 海淀北区光照条件 | 第31页 |
| 3.2.2 屋顶光伏发电经济性分析参数设置 | 第31-32页 |
| 3.2.3 屋顶光伏建设经济效益分析 | 第32-33页 |
| 3.3 冷热电联供型微网的硬件配置及目标函数设置 | 第33-35页 |
| 3.3.1 系统硬件配置 | 第33页 |
| 3.3.2 目标函数配置 | 第33-34页 |
| 3.3.3 约束条件 | 第34-35页 |
| 3.4 微电源容量优化配置 | 第35-45页 |
| 3.4.1 “以电定热”运行方式 | 第35-38页 |
| 3.4.2 “以热定电”运行方式 | 第38-40页 |
| 3.4.3 带储能装置的“以热定电”运行方式 | 第40-44页 |
| 3.4.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含微网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分析 | 第46-56页 |
| 4.1 微网与配电网可靠性分析 | 第46-48页 |
| 4.1.1 传统低压配电网可靠性分析 | 第47页 |
| 4.1.2 含微网结构的配电网可靠性分析 | 第47-48页 |
| 4.2 含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 第48-55页 |
| 4.2.1 最小割集算法修正 | 第48-51页 |
| 4.2.2 供电可靠性评估 | 第51-53页 |
| 4.2.3 可靠性优化保证 | 第53-55页 |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 5.1 结论 | 第56页 |
| 5.2 展望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