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总结 | 第17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17-20页 |
1.3.1 本文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3.2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8页 |
1.3.3 本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1.3.4 文章概念解释 | 第19-20页 |
2 我国公司债券流动性现状及分析 | 第20-33页 |
2.1 我国债券市场流动性分析 | 第20-25页 |
2.1.1 交易量 | 第20-21页 |
2.1.2 发行规模 | 第21-22页 |
2.1.3 债券余额 | 第22-23页 |
2.1.4 投资者数量及结构 | 第23-24页 |
2.1.5 债券收益率 | 第24-25页 |
2.2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原因分析 | 第25-33页 |
2.2.1 投资者种类单一 | 第25-26页 |
2.2.2 公司债券自身特征 | 第26-27页 |
2.2.3 制度的影响 | 第27-33页 |
3 我国公司债券利差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3.1 信用风险因素 | 第33-34页 |
3.2 税收因素 | 第34-35页 |
3.3 流动性因素 | 第35-36页 |
4 我国公司债券流动性对利差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6-48页 |
4.1 债券数据的选择 | 第36页 |
4.2 债券数据处理 | 第36-42页 |
4.2.1 利差数据的构建 | 第36-37页 |
4.2.2 流动性指标的构建 | 第37-42页 |
4.3 钱荒时期公司债券利差与流动性表现 | 第42-45页 |
4.3.1 钱荒时期公司债券的利差与流动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4页 |
4.3.2 衡量流动性的其他指标 | 第44-45页 |
4.4 单因素时间序列回归模型 | 第45页 |
4.5 多元时间序列回归模型 | 第45-46页 |
4.6 面板数据回归模型 | 第46-48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48-53页 |
5.1 流动性溢价确实存在 | 第48页 |
5.2 流动性溢价存在的原因分析 | 第48-50页 |
5.2.1 公司债券发行制度设计落后 | 第48-49页 |
5.2.2 不合理的监管政策 | 第49页 |
5.2.3 不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 | 第49-50页 |
5.2.4 信用评级机制 | 第50页 |
5.3 提高公司债券流动性的建议 | 第50-52页 |
5.3.1 改革公司债券发行制度 | 第50-51页 |
5.3.2 改革公司债券发行监管制度 | 第51页 |
5.3.3 改革公司债券信用评级制度 | 第51-52页 |
5.4 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