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1 国内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2 国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 国内外关于旅游对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1 国内关于旅游对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2 国外关于旅游对社会文化变迁影响的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20-21页 |
2.1.1 乡村旅游 | 第20页 |
2.1.2 社会文化变迁 | 第20-21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1-23页 |
2.2.1 社会交换理论 | 第21-22页 |
2.2.2 旅游发展阶段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文化传播理论 | 第23页 |
2.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3-26页 |
2.3.1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2.3.2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乡村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变迁的影响研究 | 第26-36页 |
3.1 案例地选取 | 第26-27页 |
3.2 案例地概况 | 第27-28页 |
3.2.1 地理及经济环境 | 第27-28页 |
3.2.2 旅游发展历程 | 第28页 |
3.3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物质文化变迁的影响 | 第28-32页 |
3.3.1 促进景园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 第28-30页 |
3.3.2 交通得到发展,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 第30-31页 |
3.3.3 促进生活环境改善,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第31页 |
3.3.4 影响建筑物风格的变化以及旅游景观打造 | 第31-32页 |
3.4 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精神文化变迁的影响 | 第32-36页 |
3.4.1 影响居民审美情趣、品位的提升与改变 | 第32-33页 |
3.4.2 有助于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女性地位的改变 | 第33页 |
3.4.3 旅游发展导致当地居民思想观念产生变迁 | 第33-34页 |
3.4.4 旅游影响居民饮食文化的变迁 | 第34页 |
3.4.5 受异质文化的冲击造成传统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 | 第34-35页 |
3.4.6 传统文化民俗变得商品化以至庸俗化 | 第35页 |
3.4.7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使其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淡薄 | 第35-36页 |
第四章 仙居景园村居民对旅游带来文化变迁的感知调查 | 第36-44页 |
4.1 调查问卷研究目的及数据来源 | 第36页 |
4.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6页 |
4.3 调查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 第36-39页 |
4.3.1 性别分析 | 第37页 |
4.3.2 年龄分析 | 第37-38页 |
4.3.3 文化程度分析 | 第38页 |
4.3.4 月收入、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分析 | 第38-39页 |
4.4 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态度分析 | 第39页 |
4.5 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当地社会文化变迁的感知分析 | 第39-44页 |
4.5.1 审美品位的提升 | 第40页 |
4.5.2 改变了女性地位 | 第40-41页 |
4.5.3 思想观念的变化 | 第41页 |
4.5.4 饮食文化的变迁 | 第41-42页 |
4.5.5 传统文化内涵的弱化 | 第42-44页 |
第五章 针对乡村旅游对目的地文化变迁影响的建议对策 | 第44-46页 |
5.1 增强目的地居民的旅游参与程度 | 第44页 |
5.2 建立社会文化影响的监督以及评估机制 | 第44-45页 |
5.3 政府要控制进入旅游目的地游客的数量 | 第45页 |
5.4 旅游目的地发展应该坚持长期性、保护性原则 | 第45-46页 |
第六章 总结与不足 | 第46-48页 |
6.1 总结 | 第46页 |
6.2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46-48页 |
6.2.1 创新 | 第46-47页 |
6.2.2 不足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附录1 调查问卷 | 第53-55页 |
附录2 问卷统计结果及简要说明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