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生物医用材料 | 第10-15页 |
1.2.1 生物医用钛及其合金 | 第12-13页 |
1.2.2 羟基磷灰石 | 第13-14页 |
1.2.3 纳米二氧化钛 | 第14-15页 |
1.3 种植体的生物活性 | 第15-16页 |
1.4 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6-22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22-2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5.2 主要技术路线 | 第23页 |
1.5.3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3-24页 |
第2章 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 | 第24-32页 |
2.1 前言 | 第24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4-27页 |
2.2.1 实验仪器 | 第24-25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3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2.2.4 基体预处理 | 第26页 |
2.2.5 二氧化钛纳米棒薄膜的制备 | 第26页 |
2.2.6 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26-27页 |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27-30页 |
2.3.1 H_2O_2预处理后钛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及讨论 | 第27-28页 |
2.3.2 水热处理后钛片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及讨论 | 第28-29页 |
2.3.3 水热处理后钛片的X射线衍射结果及讨论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不同工艺参数对TiO_2纳米棒薄膜的影响 | 第32-45页 |
3.1 前言 | 第32页 |
3.2 钛源浓度对TiO_2纳米棒薄膜形貌及晶型的影响 | 第32-39页 |
3.2.1 样品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及讨论 | 第32-35页 |
3.2.2 样品X射线衍射结果及讨论 | 第35-36页 |
3.2.3 样品接触角测量结果及讨论 | 第36-39页 |
3.3 反应时间对TiO_2纳米棒薄膜形貌及晶型的影响 | 第39-41页 |
3.3.1 反应时间对TiO_2纳米棒薄膜形貌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2 反应时间对TiO_2纳米棒薄膜晶型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 反应温度对TiO_2纳米棒薄膜形貌及晶型的影响 | 第41-44页 |
3.4.1 反应温度对TiO_2纳米棒薄膜形貌的影响 | 第41-43页 |
3.4.2 反应温度对TiO_2纳米棒薄膜晶型的影响 | 第43-44页 |
3.5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表面活性剂对TiO_2薄膜的影响 | 第45-51页 |
4.1 引言 | 第45页 |
4.2 表面活性剂对TiO_2纳米棒薄膜形貌及晶型的影响 | 第45-50页 |
4.2.1 表面活性剂对TiO_2纳米棒薄膜形貌的影响 | 第45-49页 |
4.2.2 表面活性剂对TiO_2纳米棒薄膜晶型的影响 | 第49-50页 |
4.3 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二氧化钛薄膜生物活性评价 | 第51-61页 |
5.1 引言 | 第51-52页 |
5.2 模拟体液 | 第52-56页 |
5.2.1 模拟体液的配制方法 | 第53-56页 |
5.3 仿生浸泡实验 | 第56页 |
5.4 分析测试仪器 | 第56-57页 |
5.5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57-60页 |
5.6 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4页 |
6.1 结论 | 第61-62页 |
6.2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