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性惊厥的中西医研究进展(附156例病历分析)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文献综述 小儿热性惊厥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第9页 |
| 前言 | 第9-10页 |
| 热性惊厥的中医相关研究 | 第10-16页 |
| 1.急惊风的病因病机研究 | 第10-12页 |
| ·痰 | 第10-11页 |
| ·风、热 | 第11页 |
| ·惊 | 第11-12页 |
| 2.急惊风的中医治则治法 | 第12-14页 |
| ·前人关于急惊风的治则治法 | 第12页 |
| ·后人对急惊风的治则治法 | 第12-13页 |
| ·现代中药治疗急惊风临床研究 | 第13-14页 |
| 3.急惊风的针灸推拿治疗 | 第14-16页 |
| ·针灸疗法 | 第14-15页 |
| ·推拿疗法 | 第15-16页 |
| 热性惊厥的西医相关研究 | 第16-35页 |
| 1.热性惊厥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 ·遗传因素 | 第16-20页 |
| ·遗传性 | 第16-17页 |
| ·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7-19页 |
| ·其他 | 第19-20页 |
| ·神经生物化学异常 | 第20-21页 |
| ·源于氨基酸类的介质 | 第20页 |
| ·肽类介质 | 第20-21页 |
| ·精氨酸一血管升压素 | 第20页 |
| ·生长抑素 | 第20-21页 |
| ·细胞激肽 | 第21页 |
| ·免疫机制异常 | 第21-24页 |
| ·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 第21页 |
|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第21-22页 |
| ·细胞因子的水平异常 | 第22-23页 |
| ·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 第23-24页 |
| ·病毒感染 | 第24-25页 |
| ·胚胎及围产期异常、脑发育异常 | 第25页 |
| 2.热性惊厥的临床表现 | 第25-27页 |
| ·单纯热性惊厥(SFS)与复杂热性惊厥(CFS) | 第26页 |
| ·热性惊厥的不典型表现 | 第26-27页 |
| 3.热性惊厥的治疗 | 第27-29页 |
| ·止痉药的选择 | 第27-28页 |
| ·查找原发病及时控制高热 | 第28页 |
| ·间歇用药及长期连续药物的应用 | 第28-29页 |
| 4. 热性惊厥的复发及预后研究 | 第29-35页 |
| ·热性惊厥的复发 | 第29-30页 |
| ·热性惊厥预后 | 第30-34页 |
| ·热性惊厥与癫痫 | 第31-34页 |
| ·热性惊厥远期后果 | 第34-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5页 |
| 临床资料 156例小儿热性惊厥临床病例分析 | 第45-54页 |
| 1.临床资料 | 第45页 |
| 2.辅助检查 | 第45页 |
| 3.治疗 | 第45页 |
| 4.结果 | 第45-49页 |
| 5.讨论 | 第49-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个人简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