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群体抑郁分布及早期干预有效性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缩略语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32页 |
| 综述一 抑郁症干预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3页 |
| 综述二 国内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精神研究现状 | 第23-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 综述三 国内大学生群体评价量表的应用现状 | 第27-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 前言 | 第32-35页 |
| 1 选题意义 | 第32页 |
| 2 综合量表的选择 | 第32-35页 |
| 调查研究 | 第35-53页 |
| 对象与方法 | 第35-37页 |
| 结果(一) | 第37-40页 |
| 讨论(一) | 第40-43页 |
| 结果(二) | 第43-46页 |
| 讨论(二) | 第46-48页 |
| 结果(三) | 第48-51页 |
| 讨论(三) | 第51-53页 |
| 临床研究 | 第53-64页 |
| 1 研究目的 | 第53页 |
| 2 设计类型与原则 | 第53-54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 4 干预方案 | 第55-57页 |
| 5 观察指标 | 第57页 |
| 6 疗效评价标准 | 第57-58页 |
| 7 不良事件 | 第58页 |
| 8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 第58-60页 |
| 9 统计分析 | 第60-61页 |
| 10 伦理学原则 | 第61-62页 |
| 11 试验观察流程图 | 第62-63页 |
| 12 技术路线 | 第63-64页 |
| 结果 | 第64-77页 |
| 讨论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个人简历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