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农业合作形式论文--经济联合体论文

当代中国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研究--基于国家—市场的范式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目录第11-15页
绪论第15-34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8-20页
    二、研究目标与研究主题第20-21页
    三、基本概念及范畴界定第21-26页
    四、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第26-30页
    五、论文的思路、内容与架构第30-31页
    六、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1-32页
    七、论文的主要创新第32-34页
第一章 当代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历史渊源(1949年以前)第34-55页
    第一节 思想渊源—民国时期合作思想的繁荣第34-44页
        一、国外重要合作思想在中国传播第34-38页
        二、国内合作界的思想创新第38-44页
    第二节 实践渊源—民国时期合作实践的探索第44-55页
        一、民国知识分子的合作探索第44-47页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合作运动第47-50页
        三、共产党统治区的合作实践第50-55页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形成与变迁(1949-1978年)第55-94页
    第一节 国家建设与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形成第55-69页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与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发端第55-59页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供销合作社的崛起第59-69页
    第二节 国家运动影响下的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第69-77页
        一、人民公社化与供销合作社制度的扭曲及纠偏第69-72页
        二、文化大革命与供销合作社制度的变异及整顿第72-77页
    第三节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创新第77-82页
        一、建设性制度创新:建成贯通城乡的物资流通体系第77-79页
        二、破坏性制度创新:变身全民所有制经济第79-82页
    第四节 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制度绩效与评价第82-94页
        一、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绩效第82-88页
        二、计划经济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评价第88-94页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供销合作社的市场化探索(1979-1991年)第94-120页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探索的起因第94-103页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与人民公社解体第96-98页
        二、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和社会服务体制变革第98-101页
        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与农产品价格放开第101-103页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探索的过程第103-110页
        一、1978-1982年酝酿期:恢复“三性”第103-107页
        二、1983-1992年突破、发展期:五个突破、六个发展第107-110页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探索中的制度创新第110-115页
        一、建设性制度创新:民办方向与经营承包责任制第110-113页
        二、破坏性制度创新:独立体系断裂,受地方行政干预明显第113-115页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探索中的制度绩效与评价第115-120页
        一、市场化探索的制度绩效第115-117页
        二、市场化探索的制度评价第117-120页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与供销合作社的市场化转型(1992-2001年)第120-145页
    第一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的起因第122-128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第122-125页
        二、供销合作社面临严峻形势第125-128页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的过程第128-133页
        一、1992-1995年:市场化冲击与谋求系统独立第128-130页
        二、1995-2001年:生存考验期第130-133页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中的制度创新第133-139页
        一、建设性制度创新:系统再造及参与农业产业化第135-138页
        二、破坏性制度创新:供销合作社资产“被流失”第138-139页
    第四节 供销合作社市场化转型中的制度绩效与评价第139-145页
        一、市场化转型的制度绩效第139-142页
        二、对市场化转型的制度评价第142-145页
第五章 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供销合作社制度新发展(2002-2012年)第145-170页
    第一节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面临的新形势第146-151页
        一、“三农”问题凸显与国家对“三农"的大力扶持第146-151页
        二、基层供销合作社扭亏为盈,市场经营步入正轨第151页
    第二节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过程第151-159页
        一、2002-2006年:市场化主导的“四项改造”第152-156页
        二、2006年开始:国家支持下的“新网工程”第156页
        三、2008年以后: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供销合作社新发展第156-159页
    第三节 “新网工程”—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创新第159-163页
        一、国家扶持下的供销社“新网工程”第159-161页
        二、“新网工程”的现实应用第161-162页
        三、“新网工程”的预期效果第162-163页
    第四节 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制度绩效与评价第163-170页
        一、新时期供销社的制度绩效第163-166页
        二、新时期供销社的制度评价第166-170页
第六章 当代中国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国内比较与国际借鉴第170-199页
    第一节 国内供销合作社制度变迁的比较研究第170-186页
        一、云南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案例第170-177页
        二、江苏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变迁案例第177-180页
        三、台湾农业合作社的制度变迁案例分析第180-186页
    第二节 对日本、美国合作社制度的考察与借鉴第186-196页
        一、对日本农协制度的考察与借鉴第186-190页
        二、美国农业合作社制度的考察与借鉴第190-196页
    第三节 国内外比较带来的启示第196-199页
        一、合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力量的支持第196-197页
        二、成功的合作社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第197-198页
        三、建成社员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198-199页
第七章 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制度模式的历史总结与展望第199-228页
    第一节 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制度模式的历史总结第201-209页
        一、历史模式的理论支撑第201-203页
        二、历史模式的制度结构第203-205页
        三、历史模式的优点与不足第205-209页
    第二节 展望:构建中国特色供销合作社新制度模式第209-221页
        一、新制度模式的理论支撑第209-214页
        二、新制度模式的结构第214-221页
    第三节 两个重要问题的探讨第221-225页
        一、社有企业的多元化、集团化经营—公司化发展趋向第221-223页
        二、专业合作社与供销合作社融合发展第223-225页
    第四节 小结第225-228页
        一、供销合作社的制度创新模式是中国特色制度创新模式的缩影第225-226页
        二、供销合作社真正打造成为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漫长的过程第226-228页
附录第228-237页
参考文献第237-250页
读博期间发表的成果第250-251页
致谢第251页

论文共2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县域乡村地域功能演化与发展模式研究--以河南省修武县为例
下一篇:中国农村家户贫困动态的描述、评估与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