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3页 |
| 1.1 研究的问题、背景及意义 | 第14-18页 |
| 1.1.1 研究问题 | 第14页 |
| 1.1.2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 1.1.3 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 1.2 研究的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8-22页 |
| 1.2.1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1.2.3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1.3 研究创新 | 第22-23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综述 | 第23-42页 |
| 2.1 共词分析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 2.1.1 共词分析的定义 | 第23页 |
| 2.1.2 共词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23页 |
| 2.1.3 共词分析的研究过程 | 第23-25页 |
| 2.2 智慧城市相关理论 | 第25-42页 |
| 2.2.1 智慧城市的概念及内涵 | 第26-30页 |
| 2.2.2 智慧城市的相关技术概念 | 第30-34页 |
| 2.2.3 智慧城市的相关发展理念 | 第34-38页 |
| 2.2.4 智慧城市的基本特征 | 第38-42页 |
| 第3章 中国中小型智慧城市的界定与现状分析 | 第42-50页 |
| 3.1 中小城市与中小型智慧城市 | 第42-44页 |
| 3.1.1 中国中小城市发展现状 | 第42-44页 |
| 3.1.2 中小型智慧城市的界定 | 第44页 |
| 3.2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研究 | 第44-49页 |
| 3.2.1 中国中小型智慧城市空间分布分析 | 第44-45页 |
| 3.2.2 中小型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 第45-47页 |
| 3.2.3 中小型智慧城市系统运作模式 | 第47-48页 |
| 3.2.4 中小型智慧城市战略政策对比 | 第48-4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第4章 基于共词矩阵的中小型智慧城市要素分析 | 第50-69页 |
| 4.1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50-51页 |
| 4.1.1 研究设计 | 第50页 |
| 4.1.2 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 4.2 关键词共词矩阵的构建 | 第51-57页 |
| 4.2.1 研究文献的来源与选取 | 第51-52页 |
| 4.2.2 文献关键词的选定及频率确定 | 第52-55页 |
| 4.2.3 共词矩阵的建立 | 第55-56页 |
| 4.2.4 相似矩阵的构建 | 第56-57页 |
| 4.3 共词矩阵的关联分析 | 第57-65页 |
| 4.3.1 共词网络图谱分析 | 第58-60页 |
| 4.3.2 聚类分析 | 第60-63页 |
| 4.3.3 多维尺度分析 | 第63-65页 |
| 4.4 高频关键词的归类 | 第65-67页 |
| 4.5 中小型智慧城市的四大构成维度 | 第67-68页 |
| 4.5.1 战略与规划决策维度 | 第67页 |
| 4.5.2 社会与公共服务维度 | 第67页 |
| 4.5.3 经济与产业发展维度 | 第67-68页 |
| 4.5.4 信息与技术支撑维度 | 第6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5章 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实证研究——以湖南省株洲市为例 | 第69-84页 |
| 5.1 株洲市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背景分析 | 第69-71页 |
| 5.1.1 株洲市智慧城市发展历史 | 第69-71页 |
| 5.1.2 株洲市智慧城市建设概况 | 第71页 |
| 5.2 株洲市智慧城市建设要素分析 | 第71-77页 |
| 5.2.1 战略与规划政策维度 | 第71-73页 |
| 5.2.2 社会与公共服务维度 | 第73-74页 |
| 5.2.3 经济与产业发展维度 | 第74-76页 |
| 5.2.4 信息与技术支撑维度 | 第76-77页 |
| 5.3 株洲市智慧城市建设风险与对策分析 | 第77-83页 |
| 5.3.1 潜在风险分析 | 第77-80页 |
| 5.3.2 应对策略分析 | 第80-8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结论 | 第84-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9-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