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之争语境下的普通法--以17世纪英格兰大法官黑尔为中心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论 | 第10-3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5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33-37页 |
第一章 理性之孕育:黑尔的家世、信仰与交往 | 第37-59页 |
第一节 黑尔的家世 | 第37-43页 |
一、出身 | 第38-41页 |
二、启蒙教育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宗教信仰 | 第43-52页 |
一、信仰的确立 | 第43-46页 |
二、信仰的遵守 | 第46-50页 |
三、信仰的宽容 | 第50-52页 |
第三节 黑尔的社会交往 | 第52-59页 |
一、塞尔登 | 第52-53页 |
二、诺伊与普林 | 第53-55页 |
三、帕尔默 | 第55-59页 |
第二章 理性之语境:黑尔的法律实践 | 第59-81页 |
第一节 职业选择与训练 | 第59-62页 |
一、职业选择 | 第59-61页 |
二、职业训练 | 第61-62页 |
第二节 作为律师的黑尔 | 第62-73页 |
一、斯特拉福伯爵案 | 第63-65页 |
二、劳德大主教案 | 第65-68页 |
三、汉密尔顿公爵案 | 第68-69页 |
四、勒夫案 | 第69-73页 |
第三节 作为法官的黑尔 | 第73-81页 |
一、不畏强权 | 第73-75页 |
二、女巫案 | 第75-77页 |
三、法官守则与形象 | 第77-81页 |
第三章 理性之论争:柯克、霍布斯与黑尔 | 第81-102页 |
第一节17世纪普通法学者的语境 | 第81-89页 |
一、智识背景 | 第82-84页 |
二、宗教与政治 | 第84-85页 |
三、不可追忆性 | 第85-89页 |
第二节 柯克与霍布斯 | 第89-96页 |
一、柯克的普通法理论 | 第89-93页 |
二、霍布斯批判柯克 | 第93-96页 |
第三节 黑尔回应霍布斯 | 第96-102页 |
一、黑尔的理性观 | 第96-99页 |
二、黑尔的主权观与历史观 | 第99-102页 |
第四章 理性之发展:黑尔的普通法历史主义 | 第102-128页 |
第一节 黑尔的历史主义 | 第102-107页 |
一、普通法的正当性 | 第102-104页 |
二、普通法的内在演进 | 第104-107页 |
第二节 历史主义之实践——黑尔委员会 | 第107-119页 |
一、法律改革的需求 | 第108-109页 |
二、委员会的构成 | 第109-112页 |
三、法律改革的内容 | 第112-117页 |
四、法律改革的效果与意义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历史主义和科学化 | 第119-128页 |
一、分类与体系 | 第120-125页 |
二、确定性与证明标准 | 第125-128页 |
结语 | 第128-134页 |
一、黑尔历史主义的价值 | 第129-132页 |
二、历史主义与语境主义 | 第13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55页 |
附录一 黑尔著述一览 | 第155-161页 |
附录二 黑尔的法官守则 | 第161-163页 |
附录三 黑尔故事一则 | 第163-1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6-167页 |
后记 | 第167-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