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8-22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9页 |
1.2.1 研究的内容 | 第9页 |
1.2.2 研究的方法 | 第9页 |
1.3 国内外山地车公园设计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1.3.1 国内山地车公园研究 | 第9-10页 |
1.3.2 国外山地车公园研究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山地车公园的发展概况 | 第11-20页 |
1.4.1 国内山地车公园的发展概况 | 第11-14页 |
1.4.2 国外山地车公园的发展概况 | 第14-19页 |
1.4.3 国内外山地车公园的相同点 | 第19页 |
1.4.4 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中开展山地自行车运动的优势和劣势 | 第19-20页 |
1.5 国家森林公园中山地自行车公园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 第22-24页 |
2.1 地理位置 | 第22页 |
2.2 地质地貌 | 第22-23页 |
2.3 气候条件 | 第23页 |
2.4 植被状况 | 第23-24页 |
3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现状分析 | 第24-28页 |
3.1 开发现状条件分析 | 第24-25页 |
3.1.1 交通条件 | 第24页 |
3.1.2 服务设施 | 第24-25页 |
3.2 公园资源现状分析 | 第25-27页 |
3.3 市场分析 | 第27-28页 |
4 龙峪湾森林山地车公园设计 | 第28-30页 |
4.1 设计范围 | 第28页 |
4.2 设计目标与发展前景 | 第28-29页 |
4.2.1 设计目标 | 第28-29页 |
4.2.2 发展前景 | 第29页 |
4.3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4.3.1 指导思想 | 第29页 |
4.3.2 设计原则 | 第29-30页 |
5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 第30-47页 |
5.1 主题创意 | 第30页 |
5.2 总体布局 | 第30-31页 |
5.3 功能分区与项目设计 | 第31-43页 |
5.3.1 运动服务中心 | 第31-35页 |
5.3.2 休闲骑行区 | 第35-36页 |
5.3.3 越野骑行区 | 第36-43页 |
5.4 比赛用山地越野线路 | 第43-44页 |
5.4.1 越野赛线路的分类 | 第43-44页 |
5.4.2 起点与终点的设计要求 | 第44页 |
5.4.4 补给区 | 第44页 |
5.5 标志系统 | 第44-47页 |
6 山地自行车公园开放时间安排 | 第47-48页 |
7 山地自行车公园中植物种植设计 | 第48-50页 |
7.1 运动服务区、休息区和压抬场周边植物种植设计 | 第48-49页 |
7.2 越野骑行区植物种植设计 | 第49页 |
7.3 休闲骑行区植物种植设计 | 第49-50页 |
8 山地车公园的管理养护 | 第50-51页 |
8.1 场地设施的养护管理 | 第50页 |
8.2 景观的养护管理 | 第50-51页 |
9 社会效益分析 | 第51-52页 |
10 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10.1 国家森林公园中山地自行车公园设计核心 | 第52-53页 |
10.2 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中山地自行车公园的发展方向 | 第53页 |
10.3 讨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Abstract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