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 第13-19页 |
2.1 交通肇事罪概述 | 第13-15页 |
2.1.1 交通肇事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 第13-14页 |
2.1.2 交通肇事罪的处罚 | 第14-15页 |
2.2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 第15-16页 |
2.2.1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 第15-16页 |
2.2.2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处罚 | 第16页 |
2.3 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联系与区别 | 第16-19页 |
2.3.1 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联系 | 第16-17页 |
2.3.2 交通肇事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 第17-19页 |
第3章 交通肇事案例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分析 | 第19-26页 |
3.1 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的案例 | 第19-22页 |
3.1.1 “孙伟铭”案 | 第19-21页 |
3.1.2 碰瓷案 | 第21-22页 |
3.2 与以交通肇事罪定罪案例的比较 | 第22-26页 |
3.2.1 以交通肇事罪定罪的典型案例 | 第22-25页 |
3.2.2 两种案例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第4章 常见交通肇事行为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分析 | 第26-35页 |
4.1 对交通肇事逃逸的分析 | 第26-29页 |
4.1.1 逃逸行为的法律界定 | 第26-28页 |
4.1.2 逃逸行为的定罪分析 | 第28-29页 |
4.2 对酒后驾驶的分析 | 第29-31页 |
4.2.1 醉酒标准的法律界定 | 第29-30页 |
4.2.2 酒后驾驶的定罪分析 | 第30-31页 |
4.3 对飙车的分析 | 第31-32页 |
4.3.1 飙车的法律界定 | 第31-32页 |
4.3.2 飙车的定罪分析 | 第32页 |
4.4 对驾车碰瓷的分析 | 第32-35页 |
4.4.1 碰瓷的法律界定 | 第32-33页 |
4.4.2 碰瓷的定罪分析 | 第33-35页 |
第5章 对交通肇事行为定罪量刑的建议 | 第35-39页 |
5.1 完善相关的司法解释 | 第35-36页 |
5.1.1 扩充“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范围 | 第35-36页 |
5.1.2 适当提高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 | 第36页 |
5.2 对司法审判的建议 | 第36-39页 |
5.2.1 兼顾罪刑法定原则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36-37页 |
5.2.2 坚持独立审判原则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