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无居民海岛非法开发的公共治理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3 评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3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2.1.1 海岛 | 第17页 |
2.1.2 无居民海岛 | 第17-18页 |
2.1.3 无居民海岛非法开发 | 第18-19页 |
2.2 本文理论工具——公共治理理论 | 第19-23页 |
2.2.1 公共治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19-21页 |
2.2.2 公共治理理论对本文研究的指导意义 | 第21-23页 |
第3章 广西无居民海岛开发及管理概况 | 第23-42页 |
3.1 广西无居民海岛分布情况及其自然状况 | 第23-24页 |
3.2 广西区无居民海岛开发现状 | 第24-31页 |
3.2.1 开发类型 | 第24-25页 |
3.2.2 开发特点 | 第25-26页 |
3.2.3 非法开发的主要形式 | 第26-31页 |
3.3 无居民海岛管理部门 | 第31-32页 |
3.4 主要管理方式 | 第32-35页 |
3.4.1 通过制定政策进行规范 | 第32-34页 |
3.4.2 通过法律宣传加以引导 | 第34-35页 |
3.4.3 通过监督检查警示提醒 | 第35页 |
3.4.4 通过查办案件震慑打击 | 第35页 |
3.5 治理效果 | 第35-42页 |
3.5.1 管理主体角度 | 第35-38页 |
3.5.2 用岛者角度 | 第38-42页 |
第4章 广西无居民海岛非法开发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42-47页 |
4.1 广西无居民海岛非法开发治理存在问题 | 第42-44页 |
4.1.1 海岛普查工作不够精细 | 第42页 |
4.1.2 海岛修复工作未受重视 | 第42-43页 |
4.1.3 监督检查形式较为单一 | 第43页 |
4.1.4 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够 | 第43页 |
4.1.5 存在逃避处罚侥幸心理 | 第43-44页 |
4.1.6 经济基础原因难承处罚 | 第44页 |
4.2 广西无居民海岛非法开发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44-47页 |
4.2.1 地方性法规配套较迟缓 | 第44页 |
4.2.2 历史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 第44-45页 |
4.2.3 执法人员装备编制不足 | 第45页 |
4.2.4 管理部门缺乏协调配合 | 第45-46页 |
4.2.5 祖宗岛等传统观念较强 | 第46页 |
4.2.6 普法宣传不够深入全面 | 第46-47页 |
第5章 无居民海岛非法开发公共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47-57页 |
5.1 公共治理中各方定位 | 第48-50页 |
5.1.1 政府定位 | 第48页 |
5.1.2 管理机构定位 | 第48-49页 |
5.1.3 非政府第三方定位 | 第49-50页 |
5.1.4 用岛者定位 | 第50页 |
5.2 政府层面加强政策指导 | 第50-53页 |
5.2.1 尽快出台地方配套法规 | 第50-51页 |
5.2.2 梳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 第51-52页 |
5.2.3 创新海岛普法宣传方式 | 第52页 |
5.2.4 认真做好海岛普查工作 | 第52-53页 |
5.3 执法层面增强查处力度 | 第53-55页 |
5.3.1 加强海岛执法队伍建设 | 第53-54页 |
5.3.2 拓宽海岛监管检查方式 | 第54页 |
5.3.3 开展海岛动态监管建设 | 第54-55页 |
5.3.4 建立海岛巡查通报制度 | 第55页 |
5.4 非政府第三方主动介入 | 第55-57页 |
5.4.1 积极争取无居民海岛治理项目 | 第55页 |
5.4.2 努力在相关专业领域出类拔萃 | 第55-56页 |
5.4.3 尝试在政府治理盲区发挥作用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