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规制问题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现状 | 第13-19页 |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义与发展 | 第13-14页 |
一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定义 | 第13页 |
二 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第三方支付的法律特征 | 第14-15页 |
一 第三方支付的非银行性 | 第14-15页 |
二 第三方支付的金融性 | 第15页 |
第三节 第三方支付中涉及的法律关系 | 第15-19页 |
一 民事法律关系 | 第16-17页 |
二 行政法律关系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立法现状 | 第19-27页 |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渊源体系 | 第19-24页 |
一 法的正式渊源 | 第19-23页 |
二 非正式渊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立法的法经济学意义 | 第24-27页 |
一 保障第三方支付的技术安全 | 第25页 |
二 避免第三方支付的行业垄断 | 第25-26页 |
三 避免第三方支付的金融风险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对第三方支付法律规制存在的缺陷 | 第27-33页 |
第一节 第三方支付相关立法不健全 | 第27-28页 |
一 第三方支付的立法位阶较低 | 第27-28页 |
二 缺乏统一的电子商务立法 | 第28页 |
第二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尚显乏力 | 第28-30页 |
一 欠缺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 | 第29页 |
二 与消费者的纠纷解决方式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备付金监管制度不够灵活 | 第30-31页 |
一 备付金制度的概念 | 第30页 |
二 我国对备付金制度的监管现状 | 第30-31页 |
第四节 容易衍生刑事犯罪 | 第31-33页 |
一 第三方支付机构容易衍生刑事犯罪的原因 | 第31页 |
二 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刑事犯罪的特征 | 第31-33页 |
第四章 第三方支付法律规制的国际比较 | 第33-37页 |
第一节 美国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监管 | 第33-34页 |
一 美国的法律监管现状 | 第33-34页 |
二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页 |
第二节 欧盟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监管 | 第34-35页 |
一 欧盟的法律监管现状 | 第34-35页 |
二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页 |
第三节 亚洲部分国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法律监管 | 第35-37页 |
一 亚洲部分国家的法律监管 | 第35-36页 |
二 对我们的启示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对我国第三方支付平台法律规制的完善 | 第37-45页 |
第一节 完善第三方支付监管立法 | 第37-39页 |
一 提高相关立法的法律位阶 | 第38页 |
二 完善电子商务配套立法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第39-41页 |
一 加强用户隐私权保护 | 第39-40页 |
二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 | 第40-41页 |
第三节 加强备付金监管 | 第41-42页 |
一 加强银行对备付金的实时监管 | 第41-42页 |
二 创新备付金的监管形式 | 第42页 |
第四节 防范刑事犯罪 | 第42-45页 |
一 第三方支付业务引起的刑事犯罪类型 | 第42-43页 |
二 加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刑法防控 | 第43-45页 |
总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个人简历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