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斜拉桥概况 | 第11-14页 |
1.1.1 斜拉桥主梁体系的发展 | 第11页 |
1.1.2 斜拉桥主梁结构分类 | 第11-14页 |
1.2 斜拉桥主梁中的问题与对策 | 第14-16页 |
1.2.1 现代斜拉桥主梁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2.2 解决方法 | 第15-16页 |
1.3 钢-UHPC轻型组合梁结构 | 第16-19页 |
1.3.1 UHPC材料特性 | 第16-17页 |
1.3.2 钢-UHPC轻型组合梁的结构形式 | 第17-18页 |
1.3.3 钢-UHPC轻型组合梁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大跨径轻型组合梁斜拉桥技术经济性能分析 | 第20-35页 |
2.1 大跨径斜拉桥材料用量及造价公式推导 | 第20-26页 |
2.1.1 主梁材料用量 | 第20-24页 |
2.1.2 拉索材料用量 | 第24页 |
2.1.3 索塔材料用量 | 第24-25页 |
2.1.4 基础材料用量 | 第25-26页 |
2.1.5 全桥工程造价 | 第26页 |
2.2 材料用量计算公式的验证 | 第26-28页 |
2.3 不同主梁类型的千米级斜拉桥技术经济性能指标 | 第28-30页 |
2.4 轻型组合梁斜拉桥经济跨径 | 第30-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3章 1100m主跨轻型组合梁斜拉桥技术经济特性 | 第35-62页 |
3.1 钢主梁斜拉桥方案 | 第35-38页 |
3.1.1 设计技术标准及参数 | 第35-36页 |
3.1.2 主体结构 | 第36-37页 |
3.1.3 材料参数 | 第37-38页 |
3.2 轻型组合梁Ⅰ斜拉桥方案 | 第38-40页 |
3.2.1 轻型组合梁Ⅰ | 第38-39页 |
3.2.2 斜拉索 | 第39页 |
3.2.3 索塔 | 第39-40页 |
3.3 轻型组合梁Ⅱ斜拉桥 | 第40-42页 |
3.3.1 轻型组合梁Ⅱ | 第40-41页 |
3.3.2 斜拉索 | 第41页 |
3.3.3 索塔 | 第41-42页 |
3.4 截面几何特性比较 | 第42-43页 |
3.5 力学性能分析 | 第43-57页 |
3.5.1 模型的建立及荷载组合 | 第43-44页 |
3.5.2 成桥阶段恒载效应 | 第44-48页 |
3.5.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分析 | 第48-50页 |
3.5.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静力分析 | 第50-53页 |
3.5.5 静风性能 | 第53-54页 |
3.5.6 动力特性 | 第54-56页 |
3.5.7 颤振稳定性检验 | 第56-57页 |
3.5.8 静力稳定性 | 第57页 |
3.6 经济性能 | 第57-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4章 500m主跨轻型组合梁Ⅱ斜拉桥技术经济特性 | 第62-77页 |
4.1 500m主跨的轻型组合梁Ⅱ斜拉桥方案拟定 | 第62-65页 |
4.1.1 设计技术标准及参数 | 第62-63页 |
4.1.2 主体结构 | 第63-65页 |
4.1.3 截面几何特性 | 第65页 |
4.2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5-73页 |
4.2.1 模型的建立及荷载组合 | 第66页 |
4.2.2 成桥阶段恒载效应 | 第66-68页 |
4.2.3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内力分析 | 第68-70页 |
4.2.4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静力分析 | 第70-72页 |
4.2.5 动力性能 | 第72-73页 |
4.3 轻型组合梁Ⅱ斜拉桥与混凝土梁斜拉桥的技术经济性能分析 | 第73-74页 |
4.4 轻型组合梁Ⅱ斜拉桥与传统组合梁斜拉桥的技术经济性能分析 | 第74-7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