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基质型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强化净化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1页
    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1 我国水资源现状第9页
        1.1.2 农村河道水体的富营养化第9-11页
    1.2 河道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技术第11-16页
        1.2.1 国内外河道生态修复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河道生态修复主要技术第12-16页
    1.3 生态浮床技术第16-18页
        1.3.1 生态浮床技术的净化机理第16-17页
        1.3.2 生态浮床技术应用现状第17-18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意义第18-21页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19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3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生态浮床基质的筛选第21-49页
    2.1 实验方法第21-27页
        2.1.1 分析方法与实验仪器第21-22页
        2.1.2 基质的选择与制备第22-23页
        2.1.3 基质的吸附实验方法第23-24页
        2.1.4 吸附模型第24-26页
        2.1.5 基质配比实验第26-27页
    2.2 基质基本理化性质的分析与表征第27-30页
        2.2.1 基质的比表面积及孔隙度分析第27-28页
        2.2.2 基质的元素分析第28-29页
        2.2.3 基质的FITR图谱分析第29-30页
    2.3 基质吸附除磷性能分析第30-38页
        2.3.1 基质除磷等温吸附研究第30-31页
        2.3.2 基质除磷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1-36页
        2.3.3 基质投加量对除磷吸附效果影响研究第36-38页
    2.4 基质吸附脱氮性能分析第38-45页
        2.4.1 基质除氮等温吸附研究第38-39页
        2.4.2 基质除氮吸附动力学研究第39-42页
        2.4.3 基质投加量对脱氮吸附效果影响研究第42-45页
    2.5 基质配比试验第45-47页
        2.5.1 不同基质配比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第45-46页
        2.5.2 不同基质配比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的研究第46-47页
    2.6 讨论与小结第47-49页
        2.6.1 结论第47-48页
        2.6.2 基质吸附机理讨论第48-49页
第三章 生态浮床水生植物的筛选第49-55页
    3.1 实验方法第49-51页
        3.1.1 水生植物选择第49页
        3.1.2 实验方法第49-51页
    3.2 浮床植物对总磷、氨氮去除效果对比第51-53页
        3.2.1 十种水生植物对总磷去除效果研究第51-52页
        3.2.2 十种水生植物对氨氮去除效果研究第52-53页
    3.3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基质型生态浮床试验第55-69页
    4.1 实验方法第55-57页
        4.1.1 实验水质第55页
        4.1.2 基质型生态浮床组合试验第55-56页
        4.1.3 微生物试验第56-57页
    4.2 基质型生态浮床组合试验研究第57-62页
        4.2.1 不同基质相同植物组合磷、氮去除效果研究第57-59页
        4.2.2 相同基质不同植物组合下磷、氮去除效果研究第59-62页
    4.3 组合生态浮床对微生物影响研究第62-66页
        4.3.1 不同基质相同植物组合下对微生物影响研究第62-64页
        4.3.2 相同基质不同植物组合下对微生物影响研究第64-66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66-69页
        4.4.1 小结第66-67页
        4.4.2 基质-植物-微生物协同作用机理讨论第67-6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9-72页
    5.1 论文主要结论第69-70页
    5.2 本研究的创新与特色第70页
    5.3 不足与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8页
个人简介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产品加工污泥热解资源化技术初步研究
下一篇:基于车车通信的列控系统典型运营场景建模与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