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 第11-12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1.2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选题的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1.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4-15页 |
1.3.2 社会契约论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思路 | 第16-17页 |
1.4.2 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1.5 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的方法 | 第17-18页 |
1.5.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行示范区”的案由分析 | 第19-27页 |
2.1 落实我国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 第19-22页 |
2.1.1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阶段性分析 | 第19-20页 |
2.1.2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问题分析 | 第20-21页 |
2.1.3 我国各地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分析 | 第21-22页 |
2.2 探索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 | 第22-24页 |
2.2.1 探索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 | 第22页 |
2.2.2 解决服务内容与群众需求的一致 | 第22-23页 |
2.2.3 构建合理的公共财政投入结构 | 第23-24页 |
2.2.4 完善人才队伍建设 | 第24页 |
2.3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行示范区”的典型意义 | 第24-27页 |
2.3.1 在成都市的先行示范性 | 第24页 |
2.3.2 在四川省的先行示范性 | 第24-26页 |
2.3.3 在西部地区的先行示范性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行示范区”的案例描述 | 第27-33页 |
3.1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历程 | 第27-28页 |
3.1.1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2005年—2007年) | 第27页 |
3.1.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阶段(2008年—2016年) | 第27-28页 |
3.1.3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阶段(2016年以后) | 第28页 |
3.2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做法 | 第28-31页 |
3.2.1 实现社会综合效益 | 第28-29页 |
3.2.2 打造区域核心文化品牌 | 第29-30页 |
3.2.3 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文化人才队伍 | 第30-31页 |
3.3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 第31-33页 |
3.3.1 基本形成“一个重点下的11个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全覆盖格局 | 第31页 |
3.3.2 实现了“城乡互融共建完全一体化”和“城乡互动共享基本均等化” | 第31页 |
3.3.3 起到了综合性示范带头作用,惠民文化项目得到推广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案例的关键因素分析——实现社会综合效益 | 第33-38页 |
4.1 实现社会综合效益的重要作用 | 第33-34页 |
4.1.1 明确了区域公共文化发展的方向 | 第33页 |
4.1.2 加快了公共文化项目的发展速度 | 第33页 |
4.1.3 形成了一定的公共文化文旅产业规模 | 第33-34页 |
4.2 实现社会综合效益产生作用的原因 | 第34-36页 |
4.2.1 有利于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作用 | 第34-35页 |
4.2.2 有利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 | 第35页 |
4.2.3 有利于更契合地满足居民的实际文化需求 | 第35-36页 |
4.3 实现社会综合效益的成功经验 | 第36-38页 |
4.3.1 政府主导,基本保障 | 第36-37页 |
4.3.2 社会参与,增强活力 | 第37页 |
4.3.3 统筹管理,改革创新 | 第37-38页 |
第五章 案例的关键因素分析——打造区域核心文化品牌 | 第38-41页 |
5.1 打造区域核心文化品牌的重要作用 | 第38-39页 |
5.1.1 体现了区域公共文化的特色 | 第38页 |
5.1.2 展示了公共文化服务“问需于民”的理念 | 第38页 |
5.1.3 分类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权利 | 第38-39页 |
5.2 打造区域核心文化品牌产生作用的原因 | 第39-40页 |
5.2.1 更大程度地整合了区域文化资源 | 第39页 |
5.2.2 更真实地保证了居民参与的意愿 | 第39页 |
5.2.3 更好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 第39-40页 |
5.3 打造区域核心文化品牌的成功经验 | 第40-41页 |
5.3.1 文化惠民要科学规划 | 第40页 |
5.3.2 文化惠民要精心策划 | 第40页 |
5.3.3 文化惠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 第40-41页 |
第六章 案例的关键因素分析:建设区域公共文化队伍 | 第41-44页 |
6.1 区域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 第41-42页 |
6.1.1 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力保障 | 第41页 |
6.1.2 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 第41页 |
6.1.3 文化志愿者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水平 | 第41-42页 |
6.2 区域公共文化队伍建设产生作用的原因 | 第42-43页 |
6.2.1 有利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 | 第42页 |
6.2.2 有利于公共文化项目的实施 | 第42页 |
6.2.3 有利于公共文化人才的发现、发展、繁荣 | 第42-43页 |
6.3 区域公共文化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43-44页 |
6.3.1 各街镇乡要配齐负责人抓好服务 | 第43页 |
6.3.2 各街镇村自聘专干,各村社日常落实专人 | 第43页 |
6.3.3 各社团要有效选、培、用骨干人员 | 第43-44页 |
第七章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行示范区”的案例启示和政策建议 | 第44-55页 |
7.1 案例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启示 | 第44-46页 |
7.1.1 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人力保障 | 第44页 |
7.1.2 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 | 第44页 |
7.1.3 文化志愿者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水平 | 第44-45页 |
7.1.4 体现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管理的示范性作用 | 第45页 |
7.1.5 突显了政府“以民为本”的建设理念 | 第45页 |
7.1.6 提升了文化队伍的服务能力 | 第45-46页 |
7.2 龙泉驿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 第46-55页 |
7.2.1 思想理念和制度方面 | 第46-49页 |
7.2.2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方面 | 第49-52页 |
7.2.3 打造区域公共文化核心品牌方面 | 第52-55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8.1 研究结论和不足 | 第55页 |
8.2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附录 | 第60-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