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乡村庭院可食用性景观调查与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田园梦和逆城市化 | 第9-10页 |
1.1.2 传统庭院绿化景观类型单一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15-17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2 可食用性景观的基础研究 | 第17-24页 |
2.1 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2.1.1 生产性景观 | 第17页 |
2.1.2 都市农业 | 第17-18页 |
2.1.3 可食用性景观 | 第18页 |
2.2 可食用性景观的基本特征 | 第18-19页 |
2.2.1 景观性 | 第18页 |
2.2.2 经济性 | 第18页 |
2.2.3 参与性 | 第18-19页 |
2.2.4 教育性 | 第19页 |
2.2.5 生态性 | 第19页 |
2.3 可食用性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 第19-24页 |
2.3.1 国外可食用性景观的起源与发展 | 第19-21页 |
2.3.2 国内可食用性景观的萌芽与探索 | 第21-22页 |
2.3.3 国内外比较 | 第22-24页 |
3 杭州市乡村庭院可食用性景观现状调研 | 第24-58页 |
3.1 调研地概况 | 第24-26页 |
3.1.1 地理区位 | 第24-25页 |
3.1.2 地形地貌 | 第25页 |
3.1.3 气候水文 | 第25页 |
3.1.4 土壤类型 | 第25页 |
3.1.5 植物资源 | 第25页 |
3.1.6 旅游资源 | 第25-26页 |
3.2 乡村庭院调研样本的选取 | 第26-29页 |
3.2.1 村庄职能 | 第26页 |
3.2.2 村庄空间形态 | 第26-27页 |
3.2.3 庭院使用主体的性质 | 第27页 |
3.2.4 乡村庭院调研样本 | 第27-29页 |
3.3 调研内容 | 第29-35页 |
3.3.1 乡村庭院景观概况 | 第29-30页 |
3.3.2 庭院空间布局形式 | 第30-31页 |
3.3.3 可食用性作物种植形式 | 第31-33页 |
3.3.4 可食用性作物种类 | 第33-35页 |
3.4 调研对象 | 第35-53页 |
3.4.1 新叶村庭院 | 第35-38页 |
3.4.2 湖门村庭院 | 第38-41页 |
3.4.3 东湖村、平山村庭院 | 第41-46页 |
3.4.4 东江嘴村庭院 | 第46-48页 |
3.4.5 季家乡村庭院 | 第48-51页 |
3.4.6 袁家乡村庭院 | 第51-53页 |
3.5 调查问卷分析 | 第53-55页 |
3.5.1 调查问卷内容分析 | 第53页 |
3.5.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3.6 调研小结 | 第55-58页 |
3.6.1 可食用性景观应用于乡村庭院面临的问题 | 第55-56页 |
3.6.2 小结 | 第56-58页 |
4 乡村庭院可食用性景观设计要素 | 第58-67页 |
4.1 品种的选择与搭配 | 第58-61页 |
4.1.1 品种的选择 | 第58-60页 |
4.1.2 品种的搭配 | 第60-61页 |
4.2 场地设计 | 第61-62页 |
4.2.1 空间划分 | 第61-62页 |
4.2.2 种植通道 | 第62页 |
4.3 种植方式 | 第62-63页 |
4.4 景观小品设施 | 第63-64页 |
4.5 后期养护管理 | 第64-66页 |
4.5.1 堆肥 | 第64-65页 |
4.5.2 雨水收集 | 第65-66页 |
4.5.3 病虫害防治 | 第66页 |
4.6 小结 | 第66-67页 |
5 曾家乡村庭院可食用性景观设计初探 | 第67-80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67页 |
5.2 现状分析 | 第67-69页 |
5.2.1 庭院概况 | 第67-68页 |
5.2.2 空间布局和竖向分析 | 第68-69页 |
5.3 设计总则 | 第69-71页 |
5.3.1 设计定位 | 第69页 |
5.3.2 设计理念 | 第69-70页 |
5.3.3 布局构思 | 第70-71页 |
5.4 总体设计 | 第71-73页 |
5.5 可食用性景观设计 | 第73-80页 |
5.5.1 可食用性景观场地的选择 | 第73页 |
5.5.2 建筑屋顶可食用性景观设计 | 第73-75页 |
5.5.3 圃地式可食用性景观设计 | 第75-77页 |
5.5.4 可食用作物品种的选择与搭配 | 第77-78页 |
5.5.5 灌溉系统设计 | 第78-8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0-81页 |
6.1 总结 | 第80页 |
6.2 创新 | 第80页 |
6.3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附录 | 第84-93页 |
附录1 杭州市乡村庭院可食用性景观调查问卷 | 第84-85页 |
附录2 样本乡村庭院调查内容分类统计表 | 第85-87页 |
附录3 样本乡村庭院可食用性作物种类统计表 | 第87-89页 |
附录4 曾家乡村庭院节点效果图 | 第89-90页 |
附录5 图表目录 | 第90-93页 |
个人简介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