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其他金融组织论文

我国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研究(1949-1952)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目的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研究重、难点以及创新点第16-17页
        1.4.1 研究重、难点第16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16-17页
2.经典著作中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17-19页
    2.1 马恩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17-18页
    2.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第18-19页
3.改造前我国私营金融业的整体概况第19-27页
    3.1 近代我国私营金融业的发展脉络第19-23页
        3.1.1 晚清私营金融业的初步发展第19-20页
        3.1.2 北洋政府时期私营金融业的迅速发展第20-21页
        3.1.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私营金融业从发展到衰退第21-23页
    3.2 社会主义改造前紊乱的金融秩序第23-27页
        3.2.1 多种货币混杂流通于市场第23-24页
        3.2.2 恶性通货膨胀,物价波动剧烈第24-25页
        3.2.3 金融投机活动猖獗,资金转移外逃第25-27页
4.改造私营金融业,建立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第27-37页
    4.1 第一阶段:加强对私营金融业的管理和整顿(解放初期--1950.6)第27-31页
        4.1.1 颁布法律法规,加强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督第28-29页
        4.1.2 打击金银外币投机活动,取缔地下钱庄第29-31页
        4.1.3 通过增资验资,淘汰资金少、信用低的私营行庄第31页
    4.2 第二阶段:组织联合经营和联合管理,深化私营金融业的改组(1950.7--1951.12)第31-34页
        4.2.1 组织私营行庄成立联合放款银团,支持生产和商品流通第31-32页
        4.2.2 通过公私合营银行,引导私营行庄的业务第32-33页
        4.2.3 组织私营行庄联合经营和联合管理第33-34页
    4.3 第三阶段:全行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1952 年)第34-37页
        4.3.1 开展私营金融业的“三反”“五反”运动第35-36页
        4.3.2 实行联管系统的彻底改组,成立统一的公私合营银行第36-37页
5.私营金融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与缺陷第37-43页
    5.1 私营金融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第37-40页
        5.1.1 社会主义金融体系较快得到建立第37-38页
        5.1.2 中国人民银行完成了对短期信贷的集中第38-39页
        5.1.3 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第39页
        5.1.4 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验第39-40页
    5.2 私营金融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缺陷第40-43页
        5.2.1 高度集中的金融体系问题初现端倪第40页
        5.2.2 私营金融业改造步伐过于急进第40-41页
        5.2.3 私营金融业原有的优良经营理念未能加以重视和利用第41-43页
6.私营金融业改造的当代启示第43-45页
    6.1 既要发挥市场对金融业的调节作用,又要加强国家对金融业有力的宏观调控,保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稳定第43页
    6.2 正确的认识私营金融业改造对国民经济的两面性作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体制第43-44页
    6.3 正确的认识我国的国情,要循序渐进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金融业的改革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影子银行的界定、测度及影响研究
下一篇: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节产业结构效应的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