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1 城市建设粗放式扩张,致使市民身边缺乏方便使用的户外开放空间 | 第10页 |
1.1.2 城市土地粗放式利用,致使大量土地被浪费或低效使用 | 第10-11页 |
1.1.3 城市绿地系统覆盖不足,致使市民不能公平享有城市绿色空间 | 第11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1-13页 |
1.2.1 理论依据:节约型设计的提出与发展 | 第11-12页 |
1.2.2 现实依据:国家对节约型设计的重视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 技术困难 | 第15页 |
1.5.1 客观原因 | 第15页 |
1.5.2 主观原因 | 第15页 |
1.6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 第15-17页 |
1.6.1 研究成果 | 第15-16页 |
1.6.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1.7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节约型设计与城市边角空间概述 | 第18-30页 |
2.1 节约型设计概述 | 第18-19页 |
2.1.1 节约型设计概念 | 第18页 |
2.1.2 对节约型设计的误解 | 第18-19页 |
2.1.3 节约型园林绿化及其总体要求 | 第19页 |
2.2 城市边角空间概述 | 第19-29页 |
2.2.1 城市边角空间概念 | 第19-22页 |
2.2.2 城市边角空间形成原因 | 第22-23页 |
2.2.3 城市边角空间来源与现状 | 第23-26页 |
2.2.4 城市边角空间特征 | 第26-27页 |
2.2.5 城市边角空间类型 | 第27-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国内外基于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城市边角空间利用研究综述 | 第30-38页 |
3.1 国内基于本课题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30-33页 |
3.1.1 国内有关节约型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30-32页 |
3.1.2 国内有关边角空间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32-33页 |
3.2 国外基于本课题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33-37页 |
3.2.1 国外有关节约型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33-34页 |
3.2.2 国外有关边角空间利用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 第34-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探析基于节约型设计理念的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边角空间的景观化利用 | 第38-52页 |
4.1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边角空间概述 | 第38-41页 |
4.1.1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边角空间基本概念 | 第38-39页 |
4.1.2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边角空间成因 | 第39-40页 |
4.1.3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边角空间类型 | 第40-41页 |
4.2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边角空间作用 | 第41-44页 |
4.2.1 强化通风、采光、排水功能 | 第41-42页 |
4.2.2 调节空间感受 | 第42页 |
4.2.3 引导与暗示 | 第42-43页 |
4.2.4 形成独特的空间序列 | 第43-44页 |
4.3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边角空间理景手法 | 第44-48页 |
4.3.1 借用它景,拓展空间 | 第44-45页 |
4.3.2 引入水景,扩大空间 | 第45-46页 |
4.3.3 巧设要素,激活空间 | 第46页 |
4.3.4 把角占边,节省空间 | 第46页 |
4.3.5 规范视线,优化空间 | 第46-47页 |
4.3.6 “实”中求“虚”,做活空间 | 第47页 |
4.3.7 遮挡边角,柔化空间 | 第47页 |
4.3.8 隐藏水头、水尾,延伸空间 | 第47-48页 |
4.4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对现代城市边角空间景观设计的启示 | 第48-51页 |
4.4.1 提高对城市边角空间的重视程度 | 第48-49页 |
4.4.2 组织城市边角空间,形成空间序列 | 第49页 |
4.4.3 控制城市边角空间内景物的体量与位置 | 第49-50页 |
4.4.4 重视城市边角空间内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 第50页 |
4.4.5 加强城市边角空间中传统造景手法的运用 | 第50-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5 探析基于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国外城市边角空间的景观化利用 | 第52-72页 |
5.1 北美国家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研究 | 第52-57页 |
5.1.1 北美国家城市边角空间的景观化利用 | 第52页 |
5.1.2 北美国家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特点 | 第52-53页 |
5.1.3 案例分析——佩雷公园(美国纽约) | 第53-57页 |
5.2 欧洲国家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研究 | 第57-62页 |
5.2.1 欧洲国家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的演变 | 第57-58页 |
5.2.2 欧洲国家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特点 | 第58-59页 |
5.2.3 案例分析——Passeig de St Joan大道景观改建工程(西班牙巴塞罗那) | 第59-62页 |
5.3 亚洲国家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研究 | 第62-68页 |
5.3.1 亚洲国家城市边角空间的景观化利用 | 第62-64页 |
5.3.2 亚洲国家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特点 | 第64页 |
5.3.3 案例分析——菊池袖珍公园系列(日本熊本县) | 第64-68页 |
5.4 国外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对现代城市边角空间景观设计的启示 | 第68-70页 |
5.4.1 增强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意识 | 第68页 |
5.4.2 注重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中景观要素的选择 | 第68-69页 |
5.4.3 权衡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中功能性与观赏性的关系 | 第69页 |
5.4.4 重视城市边角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 第69-70页 |
5.4.5 斟酌城市边角空间入口的设计 | 第70页 |
5.4.6 适当补充城市边角空间的商业售卖功能 | 第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6 探索基于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途径 | 第72-98页 |
6.1 由现实导出的总体策略——构建城市微绿地系统 | 第72-74页 |
6.1.1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现状 | 第72-73页 |
6.1.2 构建城市微绿地系统 | 第73-74页 |
6.2 城市微绿地系统构成成分——城市边角空间 | 第74-75页 |
6.3 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的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 第75-79页 |
6.3.1 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75-76页 |
6.3.2 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的必要性分析 | 第76-79页 |
6.4 基于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原则 | 第79-81页 |
6.4.1 配合主体,因地制宜 | 第79页 |
6.4.2 聚“点”成“面”,科学利用 | 第79页 |
6.4.3 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 第79-80页 |
6.4.4 尊重自然,健康发展 | 第80页 |
6.4.5 传承文化,丰富景观 | 第80页 |
6.4.6 明确功能,精简要素 | 第80-81页 |
6.4.7 以人为本,社会参与 | 第81页 |
6.5 基于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手法 | 第81-95页 |
6.5.1 建筑型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设计手法 | 第81-89页 |
6.5.2 道路型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设计手法 | 第89-95页 |
6.6 构建后的城市绿地系统网络模型图 | 第95-97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7 案例分析 | 第98-106页 |
7.1 建筑型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案例——海口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外环境改造设计 | 第98-103页 |
7.1.1 项目概况 | 第98-99页 |
7.1.2 边角空间改造利用分析与构思 | 第99-100页 |
7.1.3 边角空间改造利用措施 | 第100-103页 |
7.2 道路型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案例——上海Kik公园(创智公园) | 第103-105页 |
7.2.1 项目概况 | 第103页 |
7.2.2 边角空间改造利用分析与构思 | 第103页 |
7.2.3 边角空间改造利用措施 | 第103-105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8 总结与思考 | 第106-108页 |
8.1 总结 | 第106页 |
8.2 课题中的不足 | 第106-107页 |
8.3 研究展望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致谢 | 第112-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