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各类钢结构论文--轻钢结构论文

基于荷载规范的轻钢结构雪致破坏原因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7-21页
    1.2 国内外门式刚架结构抗风雪研究现状第21-30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21-29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9-30页
    1.3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文的工作第30-33页
        1.3.1 存在的问题第30-31页
        1.3.2 本文的工作第31-33页
第二章 雪荷载超载分析与各国雪荷载规范对比第33-66页
    2.1 雪荷载超载分析第33-37页
        2.1.1 直接降雪量超过规范取值第33-34页
        2.1.2 水雪共同作用造成雪荷载超载第34-35页
        2.1.3 风致雪漂移造成局部雪荷载超载第35-36页
        2.1.4 建筑外形不合理造成局部积雪超载第36-37页
    2.2 各国规范中单跨双坡屋面雪荷载计算方法第37-52页
        2.2.1 加拿大雪荷载规范NBC2005第37-39页
        2.2.2 欧洲雪荷载规范EN 199113:2003第39-42页
        2.2.3 ISO雪荷载规范ISO 4355:1998第42-45页
        2.2.4 中国雪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第45-46页
        2.2.5 美国雪荷载规范ASCE7-10第46-52页
    2.3 中、美、加、欧及ISO屋面雪荷载规范对比第52-65页
        2.3.1 基本计算公式第52-53页
        2.3.2 单跨双坡屋面均匀雪荷载第53-55页
        2.3.3 单跨双坡屋面非均匀雪荷载第55-56页
        2.3.4 一般条件下的雪荷载规范对比算例第56-59页
        2.3.5 最不利条件下雪荷载规范对比算例第59-65页
    2.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三章 门式刚架在各国雪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分析第66-95页
    3.1 建立门式刚架模型第66-70页
        3.1.1 模型尺寸第66-67页
        3.1.2 荷载信息第67-68页
        3.1.3 荷载组合第68-69页
        3.1.4 单元划分第69-70页
    3.2 门式刚架设计理论第70-76页
        3.2.1 结构刚度第70-71页
        3.2.2 结构强度第71-73页
        3.2.3 结构稳定性第73-76页
    3.3 各国雪荷载下刚架受力结果分析第76-88页
        3.3.1 强度验算第76-84页
        3.3.2 稳定验算第84-86页
        3.3.3 刚度验算第86-88页
    3.4 刚架位移与雪荷载的关系第88-93页
    3.5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同时考虑活荷载和雪荷载下门式刚架受力分析第95-108页
    4.1 荷载信息第95页
    4.2 荷载组合第95-97页
        4.2.1 极限承载力极限状态第95-96页
        4.2.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第96页
        4.2.3 同时考虑屋面活荷载与雪荷载的荷载组合第96-97页
    4.3 结果分析第97-107页
        4.3.1 刚度验算第97-102页
        4.3.2 稳定验算第102-104页
        4.3.3 强度验算第104-105页
        4.3.4 失稳破坏与强度破坏的对比第105-107页
    4.4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章 檩条拉力对门式刚架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08-133页
    5.1 建立ANSYS模型第108-116页
        5.1.1 结构信息第108-110页
        5.1.2 荷载信息第110-112页
        5.1.3 荷载组合第112-113页
        5.1.4 单元划分第113-114页
        5.1.5 最不利荷载组合第114-116页
    5.2 檩条及其拉力信息第116-119页
        5.2.1 檩条设置第116-117页
        5.2.2 檩条拉力计算第117-119页
        5.2.3 纵向约束的施加第119页
    5.3 檩条拉力对平面刚架模型受力性能的影响第119-132页
        5.3.1 单侧檩条拉力的影响第119-126页
        5.3.2 双侧檩条拉力的影响第126-132页
    5.4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133-136页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33-134页
    6.2 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2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活性炭法降解水中四种微量邻苯二甲酸酯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节约型设计理念的城市边角空间景观化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