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3-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9-20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22-24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5.2 创新点 | 第23-24页 |
2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的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4-26页 |
2.1.1 社会保障 | 第24页 |
2.1.2 养老保险 | 第24-25页 |
2.1.3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 第25页 |
2.1.4 养老保险统筹 | 第25-26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6-29页 |
2.2.1 帕累托改进理论 | 第26页 |
2.2.2 社会公平理论 | 第26-27页 |
2.2.3 城乡融合理论 | 第27页 |
2.2.4 合作收益理论 | 第27-29页 |
3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29-39页 |
3.1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29-33页 |
3.1.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 第29-31页 |
3.1.2 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 第31-32页 |
3.1.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探索与发展 | 第32-33页 |
3.2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现状分析 | 第33-39页 |
3.2.1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政策指导 | 第33页 |
3.2.2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实施阶段 | 第33-34页 |
3.2.3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实施内容 | 第34-35页 |
3.2.4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实施效果 | 第35-39页 |
4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问题分析 | 第39-45页 |
4.1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 第39-42页 |
4.1.1 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重 | 第39-40页 |
4.1.2 待遇水平存在差异 | 第40页 |
4.1.3 财政补贴差别较大 | 第40-41页 |
4.1.4 基金统筹层次较低 | 第41页 |
4.1.5 统筹衔接不够顺畅 | 第41-42页 |
4.2 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45页 |
4.2.1 城乡发展的“二元化” | 第42-43页 |
4.2.2 制度统筹的功能性不足 | 第43页 |
4.2.3 制度转移衔接的水平不高 | 第43-44页 |
4.2.4 管理发展水平的不顺 | 第44页 |
4.2.5 政策宣传水平的不到位 | 第44-45页 |
5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45-49页 |
5.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借鉴 | 第45-47页 |
5.1.1 吉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发展的深度融合 | 第45-46页 |
5.1.2 河南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实施方式的优化设计 | 第46页 |
5.1.3 安徽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转移接续的适当调整 | 第46-47页 |
5.1.4 陕西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实施过程的分步有序 | 第47页 |
5.2 对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47-49页 |
5.2.1 因地制宜的实施适合本地的统筹政策 | 第47-48页 |
5.2.2 提高城乡养老保险统筹的管理能力 | 第48页 |
5.2.3 提升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 第48-49页 |
6 完善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49-55页 |
6.1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需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49-50页 |
6.1.1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原则 | 第49页 |
6.1.2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原则 | 第49-50页 |
6.1.3 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 第50页 |
6.2 健全黑龙江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筹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50-55页 |
6.2.1 完善新阶段的养老保险改革 | 第50页 |
6.2.2 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水平 | 第50-51页 |
6.2.3 改善政府补贴的阶梯化建设 | 第51-52页 |
6.2.4 加强并提高基金统筹层次 | 第52-53页 |
6.2.5 建立养老保险衔接机制 | 第53-54页 |
6.2.6 健全多层次保障体系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