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Fe在低温脱硝催化剂中的作用以及Fe-V-W-Mn-Ce/TiO2复合催化剂机理探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2页
    1.1 NO_x概述第12页
    1.2 NO_x处理方法第12-15页
        1.2.1 NO_x催化分解法第13页
        1.2.2 电子束轰击法第13页
        1.2.3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第13-14页
        1.2.4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第14-15页
    1.3 催化剂种类简介第15-18页
        1.3.1 贵金属催化剂第15-16页
        1.3.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第16-17页
        1.3.3 其他类型催化剂第17-18页
    1.4 反应动力学探究机理及求解参数第18-20页
        1.4.1 SCR反应机理研究第18-20页
        1.4.2 SCR反应参数求解第20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和内容第20-22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22-30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2-23页
        2.1.1 实验试剂第22页
        2.1.2 实验仪器第22-23页
    2.2 催化剂的制备第23-24页
        2.2.1 钒基催化剂制备第23-24页
        2.2.2 锰基催化剂制备第24页
        2.2.3 Fe-V-W-Mn-Ce/TiO_2催化剂制备第24页
    2.3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第24-25页
    2.4 催化剂的性能表征第25-28页
        2.4.1 BET比表面积分析第25-26页
        2.4.2 表面酸性分析(NH_3-TPD)第26页
        2.4.3 氧化还原性能测试(H_-TPR)第26页
        2.4.4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6-27页
        2.4.5 表面元素分析第27页
        2.4.6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DRIFT)分析第27页
        2.4.7 吸脱附的瞬态响应实验第27-28页
    2.5 本章小结第28-30页
第3章 Fe-V-W-Mn-Ce/TiO_2复合催化剂性能分析及助剂Fe对脱硝活性的促进作用第30-51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第30-33页
        3.2.1 Fe-V-W/TiO_2系列催化剂脱硝活性分析第30-31页
        3.2.2 Fe-Mn-Ce/TiO_2系列催化剂脱硝活性分析第31页
        3.2.3 对比分析复合催化剂脱硝活性第31-33页
    3.3 催化剂表面物相结构第33-35页
        3.3.1 Fe-V-W/TiO_2系列催化剂物相分析第33页
        3.3.2 Fe-Mn-Ce/TiO_2系列催化剂物相分析第33-34页
        3.3.3 对比分析复合催化剂表面物相结构第34-35页
    3.4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分析第35-38页
        3.4.1 Fe-V-W/TiO_2系列催化剂比表面积分析第35页
        3.4.2 Fe-Mn-Ce/TiO_2系列催化剂比表面积分析第35页
        3.4.3 对比分析复合催化剂的比表面积第35-38页
    3.5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分析第38-41页
        3.5.1 Fe-V-W/TiO_2系列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分析第38-39页
        3.5.2 Fe-Mn-Ce/TiO_2系列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分析第39-40页
        3.5.3 对比分析复合催化剂的氧化还原性能第40-41页
    3.6 催化剂表面酸性位分析第41-44页
        3.6.1 NH_3程序升温脱附分析(NH_3-TPD)第41-42页
        3.6.2 原位红外分析催化剂表面酸性位(In situ DRIFTS)第42-44页
    3.7 催化剂的表面元素分析第44-48页
    3.8 NO在催化剂表面吸附性能分析第48页
    3.9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4章 Fe-V-W-Mn-Ce/TiO_2复合催化剂反应机理的探究及活化能求解第51-67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反应气体NH_3,NO,O_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行为研究第51-57页
        4.2.1 NH_3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研究第51-53页
        4.2.2 NH_3+O_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研究第53-54页
        4.2.3 NO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研究第54-56页
        4.2.4 NO+O_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研究第56-57页
    4.3 反应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瞬态反应研究第57-59页
        4.3.1 通NH_3后通NO+O_2催化剂表面官能团变化第57-58页
        4.3.2 通NO+O_2后通NH_3+O_2催化剂表面官能团变化第58-59页
    4.4 Fe-V-W-Mn-Ce/TiO_2催化剂低温NH_3-SCR反应路径推测第59-60页
    4.5 对Fe-V-W- Mn-Ce/TiO_2催化剂的活化能进行求解第60-66页
        4.5.1 消除外扩散第61页
        4.5.2 消除内扩散第61页
        4.5.3 NH_3,NO,O_2反应级数的确定第61-64页
        4.5.4 反应活化能第64-66页
    4.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结论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具有不同取代基纤维素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的可控合成与手性识别
下一篇:Mn-Ce-V-WOx/TiO2复合催化剂脱硝性能及机理研究